自尊对流动儿童人际关系困扰的影响及干预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ring197601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项研究表明,青少年的人际关系困扰与其心理健康存在着紧密的联系,然而流动儿童作为青少年的一个庞大而又特殊的弱势群体,其本身又存在着流动带给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方面的诸多弱势如自信心不足、文化习惯差异等问题,所以,他们的人际关系困扰状况更应该得到我们足够的重视;其次,自尊作为一种重要的情感资源也同样对个体的心理健康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高自尊感儿童,常与其后来对生活的幸福感与满意感相关,而低自尊感儿童,常与焦虑、抑郁与社会适应不良相联系;另一方面,已有研究显示大学生的自尊对其人际关系困扰有着显著的负向预测作用,所以此研究尝试以流动儿童为主要研究对象,去探究自尊对流动儿童人际关系困扰的影响,并尝试通过团体辅导帮助流动儿童提高自尊,同时达到降低其人际关系困扰的效果。研究一通过问卷调研的形式对武汉市某流动儿童中学280名流动儿童展开了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49份,着重考察流动儿童自尊与其人际关系困扰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自尊可以显著负向预测流动儿童的人际关系困扰。研究二选取了研究一中自尊水平较低的24名流动儿童,采用实验组与控制组的方式随机抽取12人为实验组,另外12人为控制组。对其中12人实验组展开了以提高自尊为主题且为期8次的团体辅导。团体辅导后,实验组流动儿童自尊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人际关系困扰得到了显著的降低;而12人控制组成员在自尊水平与人际关系困扰这两方面均无显著差异。
其他文献
【摘 要】 语文学习能为中小学生的发展开辟面向生活、面向社会的广阔空间,在小学阶段就应特别重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以促进学生在语文语言素养的推进和全面发展。因此,作为语文教学的工作者,应积极寻找教学方法,全面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语文课堂;中小学;课堂教学  在中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优化语文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是中小学语文课堂改革的重要任务。实践证明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融洽的教学环境,激发
新课标与旧课标最显著的区别就在于加强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美国教育心理家布鲁纳也指出:掌握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能使数学更易于理解和记忆,领会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是通向迁移
【摘 要】 从教的前三年,也就是所谓的“新手期”,或称为“入职适应期”。这个时期是决定教师是否能够成长为名师的关键期,名师的成长是一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入职适应期”属于特殊的“量变”阶段,没有这个阶段的一定量的积累,就没有质的飞跃。  【关键词】 青年教师;农村;成长  教师的成长是否也像其他事物一样存在关键期?如果有的话,哪个阶段是呢?据资料反馈信息来看,意见已趋于一致,即从教的前三年,也就
【摘 要】 信息技术高速发展应用的今天,现代教育技术也迅猛发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还有许多,如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总而言之,我们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灵活選择运用。让我们不断学习,勇于创新,创造性地开展教学,使教育真正成为一片培植孩子创造思维的沃土、一块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天地。  【关键词】 创新能力;小学生;信息技术  创新,是社会主义新人的个性
"新小说派"领袖阿兰·罗伯—格里耶把"新小说"的写作手法成功运用到"小说电影"的创作中,用"新小说"的艺术元素创作电影图像,对情节、人物、时空作了超现实主义的艺术处理
语文学科中可以加的内容太多,有经典素读、朗诵、表演、演讲、写作……根据学校情况,经典素读成 为“语文学科课程+”的内容之一,以此增强孩子们的课余知识,积累经典.
《品德与社会》课程的核心是:帮助学生参与社会,学习做人。关心每一个儿童的成长.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体现以育人为本的现代教育价值取向.培养他们对生活的积极态度
<正>所谓规律,是指事物之间内在的、必然的本质联系。它会以一定的方式不断重复出现,从而影响着事物发展的结果和方向。探索规律是学生认识世界的独特方式之一。在以往的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