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至今,国家一直处于转型期,社会意识形态、经济政治体制等各方面都在进行变革,政府的政治制度也不断得到完善。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政府的政治体制、管理理念、组织结构、工作方法等都进行了有效转变,使其更加适应当前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这也意味着政府的改革步入新台阶,转型进入新时期。在当前政府转型的重要阶段,转型所带来的变化加快了政府部门工作方法、管理模式及思想观念的更新,促使基层公务员不断调整自己的工作状态,心理适应能力及思维模式等,以便更好的适应政府转型所带来的影响,避免职业倦怠的产生。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会带来很多不利因素,无论在他们个人发展方面,还是对于政府行政效率提高以及公信力的树立方面都会产生影响。因此,在政府转型期背景下,对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价值。文章论述了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研究的背景、国内外研究现状、内容及在现实和理论上的研究价值,并对基层公务员及职业倦怠的相关定义进行阐述。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借助测量工具MBI-GS量表,论文对江苏省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的现象进行数据研究,并以此为依据对省内地方政府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的表现及所带来的各方面危害进行探讨,并以政府转型为背景,对江苏省内地方政府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的原因进行研究,探寻其产生的根源。通过调查问卷得知江苏省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现象普遍存在,但程度一般。在情绪耗竭和疏离感方面倦怠程度相对较低,但是在自我效能感方面倦怠程度表现明显。在研究过程中笔者发现,江苏省部分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的三种表现较为明显,分别是压力大、工作热情减退及不擅长自己本职工作。在文章分析导致江苏省部分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原因中发现,在自身、社会及组织方面有三个主要原因导致倦怠现象的产生,分别为部分基层公务员心理适应能力不强、一些单位没有相应的心理疏通方式以及媒体对公务员的监督加强。本文创新之处是根据社会胜任模式理论和资源保存理论,结合江苏省基层公务员的职业倦怠,针对自身原因引起的倦怠情况,提出如何从自身方面更好的避免职业倦怠的产生。通过把这两个理论应用到实践中,进一步丰富了社会胜任模式和资源保存理论的实践意义。因此,论文从自身、社会、组织中寻找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干预措施,特别是提高自身心理素质以适应由传统的管制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这个大的背景,以此改变基层公务员的工作状态,提高其工作效率和执政能力,维护地方政府的形象和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