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教师德性及其追寻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labo35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于当前国家大力强化师德师风建设背景下,依然存在的教师课内少讲,课外有偿补课;为谋求私人利益收受家长贿赂;面对危急情况不作为等现实问题,本研究关注教师德性的价值和意义,尝试从内寻求解决师德问题的途径。研究重点是对教师德性结构的理论分析和现实表征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教师德性追寻的可能路径。研究借鉴陈根法关于德性结构的分析框架,结合知、情、意的活动规律提出教师德性的三维结构,分别是教师德性之向善、教师德性之审美和教师德性之意志。教师德性之向善由教师爱、教师理性和教师公正构成;教师德性之审美由教师的言、行、举、止构成;教师德性之意志由教师意愿、教师抉择和教师谋求构成。教师德性的三维结构为分析教师德性的现实表征提供了理论框架。在此理论框架下,教师德性的现实表征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教师德性之向善的追求,二是教师德性之审美的表现,三是教师德性之意志的表达。在此基础上,从现实因素和理论因素两个角度分析教师德性现实表征的影响因素。教师德性之向善追求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教师的反思力和工具理性占主导地位两个方面;教师德性之审美表现的影响因素主要是教育评价和教师选拔制度两个方面;教师德性之意志表达的影响因素主要是外部诱惑较多和教师德性意志源自外部两个方面。从教师德性的现实表征和影响因素出发,本研究提出教师德性追寻的可能路径,首先是德行一致,践行教师德性向善的追求;其次是评价改革,保障教师德性审美的恰当;最后是德性意识,达至教师德性意志的坚定。
其他文献
超现实主义是一种伊始于法国20世纪20年代的艺术潮流,起初盛行于欧洲文学及艺术界中,之后便向大众化发展,也逐渐趋于多元化。超现实主义的大多数画家重视梦境与现实的完美结合,认为将这二者统一起来,捕捉意识深处潜意识的思维片段,摆脱理性世界的束缚,才能真正达到超然的真实,具有荒诞、古怪、神秘等特点。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往往会利用拼贴、重组、夸张等表现手法制造出“反逻辑、超时空、怪诞感”,将现实观念主观化,
后真相现象与互联网时代相聚合,以竞争性真相混淆视听,弱化真相,误导公众,导致社会群体的情绪性表达突出与道德失范行为多发,后真相时代悄然而至。高校是青年步入社会的缓冲场所,其开放性、包容性与社会性的固有特性,使其不可避免受到后真相时代的影响。高校德育作为青年大学生系统接受道德教育,内化社会价值观念,培养个人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在孕育良好社会风气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后真相时代到来之际,高校德育如何调整自
中国民族歌剧是二十世纪以来逐渐兴起的一种声乐表演艺术形式,其是在民族民间音乐的基础上,借鉴西洋歌剧的表现形式形成的艺术性与民族性兼具的优秀表演艺术形式。自第一部中国民族歌剧《白毛女》诞生以来,我国民族歌剧艺术家经过不断的探索,将中国民族歌剧这种艺术形式的形态逐渐丰富完整起来,近十多年来的民族歌剧无论是原创剧目还是复排剧目在国内都保持着较高的上演率,呈现出繁荣发展的趋势,但是站在宏观的角度观察中国民
知识经济时代下,创新对社会经济的引领不断增强,科技对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不断提升。当前,我国高校科研投入与产出规模稳步增长,我国科技发展实力与竞争力表现强劲。但我国科研成果在落实为现实生产力的过程中却并不顺利,校企间知识交流与互动存在一定障碍。促进我国高校知识创新成果向其他创新主体转移,联通校企知识转移通道,释放创新活力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而破解的关键离不开对校企知识转移的深层探索与构建国家创新体
秧歌戏作为泽州地区的一种艺术形式,约清道光年间开始活跃在这片土地上,其流布范围近乎遍及每个村庄。泽州地区共有泽州秧歌、平腔秧歌、沁水秧歌以及中庄秧歌四支,其中泽州秧歌是所有秧歌戏中最大的一支,占有较特殊的地位,且在分布区域内有若干种分化,分支众多,包括大树秧歌,裴洼秧歌、寨西秧歌等。并且在泽州地区的秧歌戏中,中庄秧歌的音乐形态为曲牌体,而泽州秧歌、沁水秧歌以及平腔秧歌均为干打干唱的干板秧歌,共同生
大河口墓地位于山西省翼城县大河口村北的台地上,是晋南地区发现的一处重要墓地。自发掘以来,研究成果丰硕,但因公布资料受限,对铜礼器墓葬的研究尚十分有限。为了解决相关问题,本文利用原始资料对大河口墓地青铜礼器墓葬进行研究。本文运用考古类型学研究方法、文化因素分析法、情境分析法等考古学方法,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大河口墓地铜礼器墓葬进行分析,试图解决铜礼器墓葬的年代、等级、埋葬礼俗、文化因素、位置和墓地
在明晰社会变革-知识转型-高等教育质量观念转变-高等教育质量管理变迁这样的思路之后,本文从知识的角度出发,采用知识生产模式1、模式2和模式3的理论要点,分别对精英化、大众化和普及化发展阶段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特征进行了较为深入和系统的研究。研究结果如下:第一,高等教育精英化阶段其质量管理体现内控特征。学者们在特定的学科认知体系下循着知识的发生逻辑进行教学和研究,“内控”是指学术权威作为唯一的“守门人
不同的生活环境与地理形态下造就了不同性格的人们和不同的生活方式,以至产生相对应的基本体态,区别于别的民族民间舞蹈。大致来说,想要了解并且学习一个民族或民间的舞蹈,首先要了解它的形态特征,也就是了解其风格特征。一样的,提到我们的山西民间舞,对于女性舞蹈部分,大家便会想到“耸肩歪头”“前挺后翘”“提、(?)、拧”这三种体态特征,这三种体态在舞蹈曲线中形成的都是具有山西特色的女性“三道弯”形态美感,故统
民兵是不脱离生产的群众武装组织,是中共三级武装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太行区对民兵的整训参战是一个非常值得重视的历史事实,这一历史事实背后的复杂情景和价值很值得挖掘。解放战争初期,随着形势发展,太行区需要大量民兵走出乡土社会,辅助或直接参加解放战争。中共太行区要求民兵参战,表面似乎很简单明了,一旦深入分析和追问,会发现民兵参战问题背后的复杂。面对民兵天然的恋家乡土观念和怕参战小农思想,中
作为高校内部管理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高校学术委员会制度在培养高级人才和促进学术发展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高校学术委员会是高校校内学术权力最重要的载体。高校的学术委员会制度作为现代大学制度中的重要部分,其健康发展能够有效保障高校学术委员会在校内的顺利运行。教育部在2014年明确规定要设立高校学术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制度建设已经进入各个高校多样化发展的阶段。因此,在全面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的进程中,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