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真相时代高校德育方法变革研究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78217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后真相现象与互联网时代相聚合,以竞争性真相混淆视听,弱化真相,误导公众,导致社会群体的情绪性表达突出与道德失范行为多发,后真相时代悄然而至。高校是青年步入社会的缓冲场所,其开放性、包容性与社会性的固有特性,使其不可避免受到后真相时代的影响。高校德育作为青年大学生系统接受道德教育,内化社会价值观念,培养个人良好品德的重要途径,在孕育良好社会风气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后真相时代到来之际,高校德育如何调整自身以适应社会环境变化并促进德育实效性的达成是值得关注的课题。本研究将问题落实到高校德育方法层面上,采用文献法和多视角分析法,在把握后真相时代背景的基础上,关照新时代高校德育环境的变化,剖析我国传统高校德育方法的不足,为高校德育方法的转变提出建议。具体来看主要包括四部分内容:第一,把握后真相时代的到来。本研究认为后真相现象是以互联网技术为支撑,以竞争性真相的恶意利用为主要方式,造就了真相悬置、共识弱化、理性式微的社会状况,以情感影响大于事实为主要表征的不道德行为。其本质是后共识、不信任、弱客观。第二,关照后真相时代高校德育环境的变化。后真相时代高校德育主要面临以效率为本质追求的技术环境变化、以不信任为主要表现的伦理环境变化和以弱秩序为问题导向的社会环境变化。大学生个体在后真相时代有着突出的自我表达需求和高度的政治参与热情。社会发展在后真相时代对公民道德意识培养和社会治理水平提升有较高要求。第三,回顾与审视传统高校德育方法的状况。从梳理不同历史时期下我国高校德育方法的具体内容、特点及不足,深入把握我国高校德育方法的整体状况。本研究认为我国高校德育方法的优势与不足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在道德认知方面,知识传授充分,内化效果不足;在道德情感方面,正向熏陶为主,真实体验不足;在道德意志方面,外部约束有余,自我强化不足;在道德实践方面,形式丰富多元,实效性不足。第四,尝试为促进我国高校德育方法转变提供建议。主要从构建我国高校德育方法的基本体系、完善配套内容、增强时代适恰性三个方面着手。
其他文献
目的:已知SRA是调控脂肪分解和炎症反应的关键长链非编码RNA,本研究设计有氧运动是否抑制SRA促进ATGL的表达以及抑制P38/JNK信号减轻炎症,改善肝脂肪变性。进一步探讨有氧运动通过SRA调控肝脏脂质代谢的潜在机制。方法:30只8周龄雄性C57BL/6J小鼠适应性喂养后被随机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NC,n=10)、高脂饮食组(HFD,n=10)、高脂饮食结合有氧运动组(HAE,n=10)。其
花木兰作为一个家喻户晓的女性英雄,所蕴藏的精神内涵已经超越了故事本身。本选题以传统故事的花木兰为切入点,通过分析研究传统花木兰故事所蕴含的精神,结合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聚焦那些投身到抗击疫情中的女性们。通过图形语言的设计,运用几何化、抽象化的表现手法,用绘本的形式表现了新时代的花木兰们在疫情期间所作的努力,致敬这些女性为抗击疫情做出的贡献。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飞速发展,国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于精神文明与健康生活的追求越来越高。广场舞以其高参与度、便于开展、内容丰富多样等特点,满足了居民对丰富精神生活的追求,实现娱乐、健身、社交以及提高审美等现实要求。独特的地理风貌和悠久的历史文化,造就山西形鲜明的地方特色文化和丰富多彩的山西民间舞蹈艺术。本文通过对我省广场舞作品的艺术研究,探索发现山西广场舞作品中对山西民间舞蹈元素的汲取运用与
汾阳市是山西省吕梁地区县级市,在城市快速发展的当下,街道与街道设计理念的发展却相对滞后,老旧的城市街道难以满足居民的出行和生活需求,街道设计理念也无法服务于当代城市街道改造。汾阳市街道以机动车通行为主,但近年来机动车数量飞速增长使得街道的负担越来越大,同时随着人们精神文明的提高,居民开始重视街道的生活与交流功能,现有的街道难以满足居民对街道生活的需求与期望,导致人与街道的隔阂日益增加,街道活力逐渐
中国古典舞,以中国传统文化为根基,以中国传统舞蹈美学思想为精髓,通过历代舞蹈工作者的继承、发展、创新,并经过历史长期的实践检验,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民族审美特征与古典风格特色的舞蹈。它其虽历经不到百年历史,但是却时刻影响着中国舞蹈的发展进程。中国古典舞在不同历史阶段中,形成了不同风格以及不同类型的构建方式。本文通过研究中国古典舞及其“古典性”构建方式,探索中国古典舞的未来发展方向。本论文共分为五章进
刘古愚(1843—1903)不仅是我国西北地区著名的维新改革思想家、经学、理学大家,更是一位出色的教育家。他本着经世致用的宗旨对《学记》一文进行臆解,进而阐述其思想理论,故而名为《学记臆解》。《学记臆解》一书主要采用了王夫之《礼记章句》的分章论疏方法,将《学记》全文大致分为四部分、十六个章节,通过臆解的方式分别阐述了刘古愚对于设学之旨、为师之道、为学之道以及为学务本的理解。《学记臆解》一书处于传统
曲沃碗碗腔,是流行于山西省曲沃县的地方小戏。因其使用曲沃方言演唱,且以独特的打击乐器“碗碗”伴奏而得名。曲沃碗碗腔在兴起之初,唱腔同皮影戏,后在不断的发展中形成自身特色。据文献考证:曲沃碗碗腔的缘起与“陕西碗碗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汲取晋南蒲剧、眉户等戏曲剧种之艺术精华,逐渐形成一支颇具魅力的地方小戏。曲沃碗碗腔其唱腔结构为板腔体结构,各板式独具特点,或单独成段或相互连接,在服务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在众多的文化宝藏中秧歌文化用它独特的表演形式和卓越的文化价值享誉全国各地。而高跷秧歌作为秧歌文化中一朵奇葩,它将“歌、舞、戏、杂、武”众多艺术的精华融于一体,有着丰富的文化底蕴与文化内涵。其中位于中国华北地区山西省的定襄高跷秧歌一直以来深受定襄人民的喜爱,被列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另一个位于中国东北地区被誉为“高跷秧歌之乡”的辽宁省海城市,海城高跷秧歌在全国乃至海外都享有一定的
中华文化在世界文化中灿烂夺目,山西作为中华文化起源发展的主要发祥地之一,在这片广袤土地上,勤劳诚恳的山西人民在生活繁衍中孕育出了最具代表性的山西传统民间舞,山西传统民间舞具有极其深厚的社会历史影响以及传承意义,它可以产生于山西坊间并在山西境内持续发展的生态艺术形式反映出山西人民数千年以来的真实生活写照。在山西众多的民间舞中,垣曲西石村的“西石花鞭”是山西民间舞表演形式中较有特色的一种舞蹈表现形式;
超现实主义是一种伊始于法国20世纪20年代的艺术潮流,起初盛行于欧洲文学及艺术界中,之后便向大众化发展,也逐渐趋于多元化。超现实主义的大多数画家重视梦境与现实的完美结合,认为将这二者统一起来,捕捉意识深处潜意识的思维片段,摆脱理性世界的束缚,才能真正达到超然的真实,具有荒诞、古怪、神秘等特点。超现实主义艺术家,往往会利用拼贴、重组、夸张等表现手法制造出“反逻辑、超时空、怪诞感”,将现实观念主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