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是古今中外民族文化的历史积淀,代表着一个社会健康发展的精神之魂。在中华民族文明的历史传承中,诚信作为一种道德现象,不仅在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建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更影响着社会其他领域活动的开展。中学生是早晨八九点中的太阳,他们阳光,思想活跃,充满活力,作为社会主义未来的接班人与建设者,他们的诚信程度直接关系着国家健康发展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更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的良好形象,知识文化要从娃娃抓起,诚信教育更要从娃娃抓起,中学生的生理年龄、思维、心理成熟度都相对较低,但记忆力与行为模仿能力较强,这时如果能够以正确的道德观念去影响他们,去教育他们,必然会对他们的思想与行为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重视对学生的诚信教育,诚信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更是人才培养的根本,如果没有诚信,就算再有丰富的文化知识,再具有创新与创造能力,道德的方向没有摆正,其结果只会是对知识与能力的亵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当下,在我国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的如今,诚信教育必不可少,中学生诚信教育更应不断加强,作为教育者要不断进行探索,善于发现问题,总结经验,不断改善针对中学生诚信教育的方式方法,不断提高中学生诚信教育的实效性。本文共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其一是导论部分,即对选题背景、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等进行简单交代,近三年与中学生诚信教育研究相关的文献过于侧重方法与对策,在经验启示研究方面则相对较少,且没有形成体系;第二部分是中学生诚信教育的基本理论概述,即从诚信概念出发,探求诚信的历史溯源,探讨诚信的现代内涵的演绎过程,阐述诚信教育的特点以及中学生诚信的应有的基本内容;论文的第三部分旨在通过对中学生诚信教育的现状进行调查,并在调查数据基础上分析当前中学生诚信教育的主要问题表现以及问题出现的原因;论文的第四部探讨加强中学生诚信教育的基本原则与对策,在原则方面,加强中学生诚信教育必须要坚持差异性、主体性、发展性以及实践性;在对策方面则从学校、家庭、社会、学生自身四个方面分别提出了具体策略。总之,中学生诚信教育并非是一朝一夕之事,必须要常抓不懈,要坚持传统与创新并重,要坚持理论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更把诚信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前提,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衡量标准,只有如此,中学生的诚信教育才能在中学生今后成长与成才的过程中发挥其应有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