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分阶段、针对性孕期健康教育对降低剖宫产率的效果,为降低剖宫产率寻找更有效的措施,探索优生优育、健康教育的新途径。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323例妊娠妇女在知情同意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干预组158例和对照组165例。对干预组妊娠妇女在常规产科检查和护理措施基础上,自孕28周实施分阶段、针对性孕期健康教育,对照组妊娠妇女给予常规产科检查和护理措施。所有研究对象在观察前均进行基线测评,包括妊娠妇女基本情况、就餐时间、摄入蔬菜水果类型、运动时间、分娩意向、选择剖宫产的原因、孕前体重指数;干预实施4周、8周后即32周、36周分别测量生活方式、分娩意向、选择剖宫产的原因。分娩前测量孕期增重指数、分娩后观察分娩方式、剖宫产的原因;研究工具包括基本情况调查表、生活方式调查表、分娩意向调查表、选择剖宫产原因调查表。应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对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结果1.两组妊娠妇女孕28、32、36周就餐时间、摄入蔬菜水果的类型、运动时间的比较。实施教育计划前两组妊娠妇女就餐时间、摄入蔬菜水果类型、运动情况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干预组妊娠妇女实施健康教育后,分别于孕32、36周进行分析评估,干预组妊娠妇女按时就餐、摄入低糖分蔬菜水果、运动时间≥30分钟的人数明显增多,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2.两组妊娠妇女孕前体重指数、孕期增重指数的比较两组妊娠妇女孕前体重指数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对干预组妊娠妇女孕期营养指导后,分娩前比较两组孕妇孕期增重指数,干预组妊娠妇女孕期增重指数≤7的人数136例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9,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两组妊娠妇女分娩意向、选择剖宫产的原因、分娩结局的比较。28周比较两组妊娠妇女分娩意向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干预组妊娠妇女分阶段、针对性健康教育后,32、36周干预组孕妇选择自然分娩的人数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孕妇28周、32周时选择剖宫产的主要原因都是害怕分娩疼痛,经过健康教育干预组选择剖宫产的人数由24人降到0人,对照组有27人升到40人,变化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干预组妊娠妇女剖宫产率为16.46%,对照组剖宫产率为67.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两组妊娠妇女剖宫产原因比较比较两组妊娠妇女剖宫产的原因,干预组有医学指征的剖宫产占16.46%,无医学指征剖宫产率占0.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40.61%、27.2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有医学指征剖宫产中巨大儿、妊娠合并症、胎儿窘迫、头盆不称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1.分阶段、针对性健康教育能指导妊娠妇女良好的就餐习惯、合理摄入蔬菜和水果、适当的运动,控制孕期体重,明显的降低巨大儿、妊娠合并症的发生率2.分阶段、针对性健康教育提高妊娠妇女对正常分娩的认识水平,增强了自然分娩的信心,消除了封建迷信思想,选择正确的分娩方式的,从而降低社会因素剖宫产率。3.分阶段、针对性健康教育能降低胎儿窘迫、头盆不称的发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