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修正压力场模型的ECC构件受力性能有限元分析

来源 :长安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7478810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工程水泥基复合材料ECC(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是一种具有高延性、拉伸硬化、多重致密裂缝特征的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国内外学者对ECC的拉、压、弯、剪等性能做了试验研究,并且将其用于梁、柱等构件以研究其受力性能。对于实际工程中的ECC构件均能通过合理假设将其简化为平面应力单元,进而通过有限元软件分析ECC构件在荷载作用下的受力性能。本文以大型通用有限元程序Abaqus为平台,通过UMAT(User-Defined Material Mechanical Behavior)子程序接口编写ECC本构用户子程序。以修正压力场模型为基础,推导x-y和1-2坐标系之间的转换角表达式、应力转换的转换矩阵和雅可比矩阵,利用已有的ECC单轴受拉及受压本构,考虑主拉应变引起的受压软化效应。求解ECC和混凝土应力对应变的导数,即雅可比矩阵主对角线上的具体数值,给出子程序编写的流程图及用到的变量。为验证所编子程序正确性,本文针对RECC(Reinforced 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梁、R/ECC(Reinforced/Engineered Cementitious Composites)组合柱、小剪跨比RECC剪力墙、R/ECC组合节点等进行模拟分析。在RECC梁分析中,有限元分析得到的荷载-位移曲线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在有限元模型基础上研究了剪跨比、纵向配筋率和配箍率对RECC梁受剪承载力的影响。在R/ECC组合柱分析中,在验证子程序的正确性后研究了轴压比、配箍率、剪跨比和纵向配筋率对R/ECC组合柱受力性能的影响。在小剪跨比RECC剪力墙分析中,子程序能预测构件的受力性能,并分析构件受剪承载力随ECC强度、剪跨比、轴压比和竖向分布钢筋配筋率的变化。在R/ECC组合节点分析中,研究其受力性能随轴压比、节点区域配箍率的影响。通过论文中对上述ECC构件承载力误差值的计算,说明本文所开发的子程序可以对单调荷载作用下的ECC构件的受力性能进行分析。
其他文献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移动智能设备的日益普及,视频直播、点播等视频应用的爆发性增长,视频流量在整个网络流量的比重正在不断增多。为了使得用户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
信号在波导中传播时由于受到波导上下两个界面以及波导中其他散射体所造成的一次或多次声反射或散射,会导致信号沿许多不同的路径进行传播,因此波导中的波场是多路径波场。三
随着汽车保有量的增加,汽车在给人们带来交通便利的同时,也造成了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频发等问题,汽车智能化已经成为了国内外汽车行业的重点发展趋势。汽车智能驾驶的目标检测和语义分割等环境感知技术是其中关键的一环,感知结果直接影响车辆的决策规划及整车的执行控制。深度学习方法在计算机视觉领域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基于深度学习的视觉感知是研究智能驾驶的可行方案,而目标检测和语义分割都是视觉感知的核心任务。本文主要
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发展,序列数据正以指数方式迅猛增长,从这些序列数据中分析和挖掘有价值的信息是当前研究的热门话题。在生物信息学中,通过序列两两比对测定序列的相似
α-Fe2O3化学性质稳定、无毒、来源丰富、价格低廉,是一种备受关注的光电催化分解水材料。然而,α-Fe2O3纳米材料的导电性、光生空穴扩散路程短(2-4 nm)、光电极表面水分子氧化
目的:目前提取Buffy coat时普遍应用Ficoll离心法,但该法因Ficoll具有细胞毒性而不能应用于临床,本实验研发一种简便和安全的能用于临床的Buffy coat提取法。方法:选取20只健
随着移动产业的发展和人们对移动设备依赖的加深,近年来Android恶意应用滋生迅速,对更加高效的应用性质检测技术的需求也越来越迫切。因此利用机器学习结合传统检测技术进行
天基空间目标监测系统是指利用在轨运行的卫星对空间目标进行发现、跟踪以及预警,及时获取空间目标信息,为民用和军用航天活动提供空间目标信息支援的国家战略信息获取系统。
炭材料因在水热条件下具有机械强度好、稳定性高、比表面积大、有利于贵金属回收循环、原料多样易得等特点,被看做各类液相反应催化剂的优良载体。本文通过一种高效的液相模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和建筑领域技术的发展,超高层建筑物数量不断增加。使用时间的增加及周围环境的变化会使超高层建筑出现局部或整体结构的安全问题,进而会对人身与财产安全造成威胁。为做到防护预警,需及时获取建筑结构健康状况的相关信息。传统的人工检测方法存在费时费力的问题,且难以做到周期和实时的监测,因此本文在利用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对无线传感器网络路由协议、无线传感器节点的研究,设计了一种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