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立项依据:其一,宋代闽学未像阳明之学得到深入研究,有关宋代闽学的定义、演变与发展等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其二,真德秀作为朱熹的私淑弟子,其一生的著作及学术思想对宋代闽学的发展和对后世养生理念的拓展具有积极意义;其三,宋代闽学家真德秀养生观与中医传统养生文化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尚无学者对其进行探讨研究;其四,现今有些学者指出真德秀重视存养之学,这对丰富现代养生思想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综上所述,宋代闽学家真德秀的养生思想及其方法对现代养生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本文从宋代特殊的时代背景出发,研究宋代闽学概况与宋代闽学家养生思想概况。其次,以南宋闽学家真德秀的生平、著作着手,运用文献分析和整理的方法,结合宋以前传统中医养生概况,分析二者的相关性。同时从其著作文献中挖掘探究有关心理养生的思想,有“格物致知”、“正心诚意”、“穷理持敬”[2]等。“格物”是“极致”、“穷尽”一切自然和社会现象,以及心理现象和道德行为规范;“致知”是玩索,推致我之固有之知,而达到“全知”。“正心”是端正自身之心,明晰心中之理;“诚意”是破除“无妄”,做到“不欺”、悠久“不息”。穷理是推求事物之义理到极致处的认识方法;持敬是理学家在求知过程中研究对象的自觉功夫,也是他们在道德修养过程中所追求的理想精神状态。最后,对真德秀文献著作中所记载的养心方法和思想进行整理、归纳、总结。他所崇尚的主要养心方法有:精神调摄、身心统一、顺情节欲、静敬双持。他的养心思想可以启示人们除生理养生之外要更加注重精神健康,帮助人们理解现代医学模式,促进现代心理治疗和心理保健的发展,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养生观以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以,宋代闽学家真德秀的养心内容对现代的养生文化,尤其是心理养生的意义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