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VGP1升高血压的机制研究及高血压脑出血circRNA标志物研究

来源 :北京协和医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ayslack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高血压是一种由环境和遗传因素共同决定的复杂疾病。近年来有证据表明表观遗传参与高血压病理过程,但其机制尚未阐明。DNA甲基化是表观遗传学调控的方式之一,本课题组前期发现高血压人群中输卵管糖蛋白1(Oviductalglycoprotein 1,OVGP1)启动子区cg20823859位点甲基化程度降低,在高血压人群血浆和大鼠球囊损伤血管重塑模型中OVGP1表达上调。然而,OVGP1参与血压调节和血管重塑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主要通过构建转基因和敲除小鼠模型,观察过表达和敲除OVGP1后血压和血管重塑的变化及分子机制,旨在探讨OVGP1参与血压调节和血管重塑的具体分子机制,为高血压新药的开发及血管重塑性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与结果:通过构建全身性Ovgp1转基因小鼠(Transgenic,TG),TG和同窝对照小鼠(Wild type,WT)采用尾套法和电子监测血压发现TG小鼠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高于WT同窝小鼠;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490ng/kg/min)诱导后,与WT小鼠相比,TG组小鼠的血压显著升高。采用CRISPR/CAS9的技术构建了 Ovgp1全身性敲除小鼠(Knockout,KO)。通过尾套法和电子监测血压发现,与对照组(WT)相比,KO组小鼠的血压在基础水平和AngⅡ诱导后在均低于其同窝WT小鼠。为了探讨OVGP1引起血压升高的可能机制,本研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的方法检测了小鼠不同组织中OVGP1的表达,结果显示OVGP1在全身组织广泛性表达,在血管组织中表达较高,主要在血管中膜平滑肌层表达。在重塑血管中表达升高,且主要在新生的内膜中表达,主要是增生的平滑肌细胞。小鼠血尿生化指标检测发现过表达OVGP1对小鼠肾功能无显著影响。通过小动物超声观察到过表达OVGP1后可增加主动脉直径,但对心脏结构和射血功能均无明显影响,因此推测OVGP1可能通过影响血管重塑发挥作用。采用AngⅡ诱导的血管重塑模型,经超声、HE、Masson染色显示TG小鼠主动脉壁增厚,胶原沉积增加;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显示TG组小鼠炎症因子IL-6、MCP-1表达升高,纤维化因子CollagenⅠ表达升高,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表达降低;免疫荧光染色表明TG组CollagenⅠ表达升高,α-SMA表达降低;DHE染色发现与WT相比,TG组血管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产生增加,RT-PCR检测发现TG组NADPH、NOX2表达水平上调。进一步病理染色结果显示敲除OVGP1减轻了AngⅡ诱导的血管壁增厚,胶原沉积和氧化应激;RT-PCR检测发现敲除OVGP1减轻了AngⅡ诱导的炎症因子IL-6、MCP-1表达升高。进一步构建了小鼠股动脉损伤模型,分别在第14天和第28天取材进行HE染色和新生内膜厚度、内膜与中膜比(I/M)统计。结果发现,过表达OVGP1促进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敲除OVGP1抑制血管损伤后内膜增生。免疫荧光染色发现过表达OVGP1促进新生内膜中PCNA和MMP9表达升高。血管张力实验发现,与WT相比,TG组小鼠苯肾上腺素(Phenylephrine,PHE)诱导的肠系膜上动脉血管收缩张力增加,内皮依赖性舒张剂乙酰胆碱(Acetylcholine,ACH)和非内皮依赖性舒张剂硝普纳(Sodium Nitroprusside,SNP)诱导的肠系膜上动脉血管舒张功能降低。在AngⅡ诱导后,进一步加重了上述的血管功能障碍。KO小鼠血管张力实验发现,与WT相比,敲除OVGP1减轻了AngⅡ诱导的肠系膜上动脉血管功能障碍。为探讨OVGP1在平滑肌细胞中的功能机制,本研究在人主动脉平滑肌细胞中过表达OVGP1后采用转录组测序,共检测到781个差异基因,与敲低OVGP1的表达谱芯片结果取交集,共得到155个共同差异表达的基因。GO和KEGG分析发现,差异基因主要参与胞外基质重塑,调控细胞增殖,磷酸化信号转导,参与细胞迁移,炎症反应等过程,参与Wnt信号通路、PI3K-AKT等信号通路。这些通路与血管重塑密切相关,选取在多条通路中均有参与的基因进行RT-PCR和Western blot验证,发现WNT2和IGFBP5在过表达OVGP1后显著上调,可能是OVGP1的靶基因之一。采用CCK8和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发现过表达OVGP1引起平滑肌增殖、迁移和ROS产生,在PDGF-BB诱导后加重了这一反应,敲低OVGP1后抑制了PDGF-BB引起的增殖和迁移。PI3K-AKT信号通路在上述结果中被显著富集,且在心血管疾病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检测过表达和敲低OVGP1后AKT通路变化,结果显示,过表达OVGP1后AKT的磷酸化水平升高,PDGF-BB诱导后进一步升高;敲低OVGP1抑制了AKT磷酸化水平,表明AKT是OVGP1的下游通路。为进一步明确OVGP1的作用机制,本研究采用质谱检测的方法筛选OVGP1相互作用蛋白并采用ColP进行验证,结果发现OVGP1与MYH9在平滑肌细胞中相互作用,并在平滑肌细胞和主动脉血管中存在共定位。敲低MYH9抑制了过表达OVGP1引起的平滑肌细胞氧化应激和肥大,抑制了OVGP1下游通路AKT的磷酸化水平。在动物水平上给予MYH9抑制剂布雷他汀(Blebbistatin,BLEB)后,观察TG小鼠血压水平和血管重塑情况,结果显示,与对照组(Saline)相比,MYH9抑制剂BLEB显著改善了过表达OVGP1引起的血管重塑和血压升高;改善了过表达OVGP1引起的血管功能障碍。结论:OVGP1通过与MYH9相互作用,激活下游AKT信号通路,ROS产生增加,引起血管氧化应激、炎症和胶原沉积,导致血管重塑及功能障碍,引起血压升高。目的:环状RNA(circRNA)由于在外周血中较为稳定,可作为疾病诊断较有潜力的生物标志物,circRNA参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病理生理过程,然而在出血性脑卒中的表达特征和功能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高血压脑出血(ICH)后circRNA的表达特征和潜在的诊断价值。方法与结果:本研究采用转录组测序(RNA-seq)的方法在发现人群(44例ICH患者,42例高血压(HTN)对照和43例脑梗死(CI)患者)和独立的验证人群(20例ICH患者,18例HTN对照和16例CI患者)中检测circRNA的表达谱。通过在两个人群中进行ICH vs HTN和CI vs HTN比较,发现15个circRNA包括5个上调和10个下调circRNA仅在ICH中一致性表达。进一步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在所有样本中对候选circRNA进行验证,结果发现,与HTN和CI相比,ICH中的 hsacirc0001240 和 hsacirc0001947 表达上调,hsacirc0001386 表达下调。采用逻辑回归分析发现,与HTN相比,3个circRNA组合诊断ICH的曲线面积为0.92,敏感性为86%,特异性为88%。结合ICH危险因素,3个circRNA组合诊断ICH的曲线面积为 0.97。Spearman 相关性分析表明,hsacirc0001240,hsacirc0001947和hsacirc0001386的表达水平与ICH危险因素相关。circRNA-miRNA-mRNA网络分析表明,circRNA的靶标miRNA和mRNA的功能与ICH的病理过程相关,包括赖氨酸降解,脂肪酸代谢与生物合成,整联蛋白细胞表面相互作用和免疫系统功能。结论:这是首次报道ICH外周血中circRNA的表达谱,并提出三种circRNA可作为ICH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其他文献
胰岛素过敏是临床糖尿病治疗中的伴随问题,重组人胰岛素问世后,胰岛素过敏临床患病率大幅下降,但与之相对的诊治越发困难。目前国内及国际针对该病更多围绕着其的诊断及治疗进行讨论,尚缺乏对其病因的探究。本研究旨在总结北京协和医院的胰岛素过敏患者诊治方案,及对该病患者血清中的细胞因子模式进行简要分析与初步讨论。方法:1收集既往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符合胰岛素过敏诊断的患者病历资料,在排除不符合入组标准的病例后,
背景: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和肾动脉狭窄(renal artery stenosis,RAS)均为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病因,当PA患者同时合并RAS时,患者临床表现更加复杂,且RAS可能影响PA筛查试验的结果进而造成漏诊,目前尚缺乏相关临床研究。目的:分析PA合并RAS患者的临床特点,结合卧立位试验结果分析RAS对PA筛查试验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7
碎裂QRS波对预测肥厚梗阻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纤维化程度的应用价值目的:心肌纤维化是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患者重要的病理特征之一,尤其在肥厚梗阻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obstructive cardiomyopathy,H0CM)患者中,与心律失常,心脏猝死,心脏舒张功能障碍等不良预后有关。碎裂QRS波(fragmented QRS
背景:银屑病是一种慢性、系统性、炎症性疾病,最常见的类型是寻常型银屑病(Psoriasis Vulgaris,PsV),占所有亚型的80-90%,通常在遗传易感人群中由于创伤、感染和药物等因素引发([1]。寻常型银屑病的临床标志性特征包括表皮的明显改变,即角质形成细胞过度增殖和异常分化,同时伴显著的炎症细胞浸润[2]。角质形成细胞和T细胞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炎症和免疫回路,是寻常型银屑病发生、发展和
目的:1.通过对临床上收集的非综合征型唇腭裂家系血液样本进行DNA提取和全外显子测序获得遗传家系基因测序结果;2.应用生物信息技术对全外显子测序结果进行分析,筛选候选致病基因及位点;3.针对筛选出的候选致病位点及基因,构建携带目标基因和位点变异的基因工程动物模型,探究候选基因和位点的突变对动物模型的表型影响,以及对候选致病基因及位点的致病机制做出初步探索。方法:1.在充分取得患者及其家系成员知情同
肿瘤是威胁全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尽管目前治疗已取得一定进展,但肿瘤复发、转移和耐药仍然是目前临床治疗面临的重大问题和待攻克的难关。压力应激蛋白TRIB3(Tribbles Homologue 3)包含Ser/Thr激酶结构域却无激酶的催化活性,其生物学功能通常主要依靠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实现。我们前期探索TRIB3在多种实体肿瘤和白血病中的作用和机制,发现在不同肿瘤中该蛋白通过与多种重要促癌蛋白
第一部分心脏手术患者睡眠障碍对术后谵妄的影响研究目的:本研究目的是探究心脏手术患者术前睡眠障碍(SPD)对术后谵妄(POD)的影响。研究方法:我们前瞻性地分析了 186例2019年5月22日至2019年7月29日行择期心脏瓣膜手术的成年患者。研究者术前1d访视入组患者,分别通过蒙特利尔认知能力评估(MoCA)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方法评估患者术前认知功能和最近1个月的睡眠情况。术后1-7
第一部分:骨水泥固定型全膝关节置换术氨甲环酸使用方法研究目的: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围手术期出血一直是困扰外科医生的问题。目前研究表明,氨甲环酸(TXA)的静脉或局部注射以及二者联合应用均能有效止血,但其最佳给药途径和剂量尚有争议。本研究旨在探寻优于目前骨水泥固定型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氨甲环酸的止血方法。方法:2016年10月至2019年3月,218例需行单侧TKA的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被随机分为4
第一部分基于机器学习算法预测中国肥厚型心肌病患者的猝死风险研究目的和内容:正确识别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opathy,HCM)患者易发生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的高风险人群十分重要。目前由2019年美国心脏病学会基金会/美国心脏协会(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 and A
[研究目的]深低温停循环(DHCA)是心脏大血管外科或复杂先天性心脏病外科手术治疗中必不可少的干预方式。DHCA术后短暂或长期的神经功能障碍发生率较高,极大程度上威胁着心外手术患者的预后。目前人们对DHCA导致脑损伤的病因机制仍知之甚少,临床上缺乏针对DHCA相关脑损伤有效的治疗及预防策略。本研究拟通过揭示DHCA大鼠脑海马组织中环状RNA(circRNA)表达谱的变化,探索circRNA在DH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