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接受介入封堵治疗的室间隔缺损患者的早期、中期和远期临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以评价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的疗效及其主要并发症。资料与方法选择2002年6月至2012年2月于齐鲁医院接受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患者共173例,其中男76例(43.9%),女97例(56.1%),年龄3-72岁,平均19.73±14.15岁。其中嵴下型143例,合并膜部瘤形成72例,嵴内型VSD23例,肌部VSD3例,创伤性肌部VSD1例,嵴下型+嵴内型VSD1例,嵴下型+肌部VSD2例,合并ASD2例、卵圆孔未闭3例、PDA2例、PAD及主动脉缩窄1例,法洛氏四联症术后残余分流1例,重度肺动脉高压1例。在X线透视及经胸超声心动图监测下行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术,术后即刻行左心室造影、升主动脉造影及经胸超声心电图观察封堵治疗的效果。术后出院前及1、3、6、12个月和3-5年时定期复查。所有随访患者均查体、询问术后临床症状并行超声心动图及心电图检查。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频数、百分比表示,术前、术后计量资料采用配对样本的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73例患者中155例封堵成功,18例放弃封堵,即刻成功率89.6%,共置入155枚VSD封堵器,室间隔缺损平均直径4.23±2.10(2-15)mm,封堵器平均直径8.09±3.08(4-18)mm。具有术后随访资料的有100例,随访时间3天~84月,随访时间3天的38例,1月~3月的27例,4月~6月的7例,7月~12月的12例,1年~3年7例,3年以上9例。封堵术后成人组LA、LV、RV较术前缩小,儿童组LV较术前缩小,两组LVEF无明显变化。术后即刻35例存在微量~少量残余分流,11例患者失访,余24例中17例随访时残余分流完全消失,4例存在微量残余分流,3例少量以上残余分流。术后新出现轻度三尖瓣返流24例,由术前轻度返流加重到轻-中度返流4例,由轻度返流加重到中度返流1例;新出现轻度主动脉瓣返流11例;新出现轻度二尖瓣返流14例。术后出现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1例、II度房室传导阻滞3例,均恢复正常。机械性溶血1例,由外科取出封堵器后尿液转清,但仍出现急性肾功能衰竭并最终死亡。肺动脉压升高1例,右室流出道轻度狭窄4例。无猝死、封堵器脱落、cAVB、感染性心内膜炎及血栓栓塞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室间隔缺损介入封堵治疗近、中、远期随访疗效可靠,严重并发症少,VSD的治疗需强调个体化,针对不同患者选择合适的封堵器,封堵术后成人组LA、LV、RV较术前缩小,儿童组LV较术前缩小,两组LVEF无明显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