态度的具身效应:基于人际态度对生理温度感知影响的探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uth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态度是社会心理学领域中最为核心的研究内容之一,指的是个体对于人或事物的一种综合的心理倾向。它具有认知和情感等成分,认知成分指的是个体对外界对象的心理印象,而情感成分则是一种由外界对象引起的情绪体验。因此,在社会情境中,态度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近来,许多新的研究以具身理论的视角对社会心理学的一些概念重新进行了探讨,态度也是其中之一。一些研究证明了个体生理上的不同变化会对态度的形成产生影响,特别是关于生理温暖对人际温暖形成的促进作用。而本研究以人际态度为研究对象,通过三种不同的阅读材料诱发个体产生不同的人际态度,并结合概念隐喻理论对人际态度及其成分对生理温度知觉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具体得到以下结论:  (1)不同的人际态度会对生理温度知觉产生不同的影响。积极的人际态度的个体比消极的人际态度的个体对水温有更高的估计,且两者的估计成绩存在着显著的差异;  (2)态度的不同成分对生理温度知觉有不同的影响。其中,认知成分对生理温度知觉的影响显著,如知觉到热情印象就会感觉到水温更暖;而情感成分对生理温度知觉的影响不显著;  (3)概念隐喻理论当中,抽象概念加工过程中会激活具体概念的现象在人际态度概念与温度概念的映射中得到了验证。且结合前人研究,验证了隐喻的双向作用。
其他文献
本文采用调查法、文献资料法、数理统计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对我国高等农业院校公共体育课程设置模式现状进行综合分析与比较的同时,初步探讨了影响课程设置模式形成的
五年制高职教育作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一种形式,与其它类型的高职教育相比有自己的办学特色与发展优势,因此受到了我国政府有关部门的重视并为之进行了积极地探索,且试图推进这
本论文的主要目的是针对当前高中生激励的不足以及中学生群体的特点,设计出更为合理的中学生学习化学激励策略。如何转变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学习兴趣,使学生重新建立学习化学的自
孩子的行为问题与父母的教养方式密切相关。Barber等人(2005)区分了两种不同的控制方式:心理控制是父母与孩子互动时干扰孩子的心理和情绪发展的控制方式,比如通过诱发内疚感
在中国数千年历史长河中,涌现出万千修身术,它们或昙花一现,或绵绵流淌;或偏居一隅而孤芳自赏,或铺展开来而庸俗化,等等,不一而足。惟武学一脉,自近代因道艺彰显以来,打破了时空之束缚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评价理念,强调评价应注重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持续性发展,注重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学习过程与方法等方面的评价,注重形成性评价对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