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祠博物馆树木景观结构研究

来源 :山西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y20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园林树木作为主要的景观构成要素之一,在中国传统园林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样方调查结合每木调查的方法,以晋祠博物馆内树木为研究对象,从树种组成、树木胸径组成结构、树木高度结构和冠幅结构、树木与建筑的组成关系、树木景观意境为研究内容,分析了树木景观结构,明确了当前晋祠核心景区的树木与建筑的景观格局,为进一步研究园内的树木演替规律、树木与与建筑空间的变化趋势,以及树木管理提供依据。(1)晋祠的树木分属23科28属42种,乔木33种,灌木9种,常绿与落叶树木数量比值为5:7。侧柏、国槐、白皮松、油松、刺槐、榆树、旱柳、垂柳、毛白杨这9种树种的重要值大于3,是晋祠的优势树种。对树木的相对密度、相对频度、相对优势度的研究发现,晋祠树木以少数几个树种重复应用为主,乔木层树种较稳定。从分布来看,以圣母殿为首的祠建筑群区域松柏科树木占整个调查区域的42.9%,以关帝庙为首的庙建筑群松柏科树木占29.8%,以丰圣寺为首的寺建筑群松柏科树木占50.6%,以文昌宫为首的观建筑群松柏科树木占35.5%,因此晋祠博物馆树木组成结构稳定,松科、柏科是树木组成的主体。祠和观建筑群的树木树种数量最多其丰富度、多样性指数也较高,庙建筑群的多样性最低,寺建筑群松柏科树木均匀配置其均匀度指数高于祠观。(2)对园内乔木层结构分析发现,乔木层树木胸径在10-30cm之间的树木占总调查数量的49.4%;胸径在30cm以上树木占47.5%。树木径阶分布比较均匀,在一定时期内将持续生长,树木有序更替。树高在10-20m范围的树种占总数的40%,高度在5-10m的种树占39.32%。冠幅在5-10m之间占整个调查区域比值最高为37.8%,冠幅区间10-20m占28.81%,所以成熟期树木在晋祠中占比较大。树木景观结构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会持续稳定,其景观意境也不会改变,因此以后的管理中要加强树木养护管理,维护景观结构的稳定。(3)分析树木与建筑的空间关系,发现:亭榭建筑周围配植树木的高度集中在1-5m之间(占61%),树木冠幅在3-7 m之间为主(占79%),树木与建筑距离在1-5m之间。堂馆建筑群周围的树木高度区间范围比较广,主要集中分布在5-10m(占33.6%)和10-15m(占24.4%)之间,树木冠幅区间集中在3-7m(占56%),冠幅在11-15 m占整个区域的29%,树木与建筑的距离集中在3-16m之间,该建筑类型周围种植的树木体量明显比亭榭建筑周围的树木要高大。阁楼塔类建筑周围的树木高度分布较广,树高在1-5m间的树木占比39%,树高5-10m(占34%),树高大于15 m的大乔木占比21%,冠幅集中分布在3-7m(占42%)和11-15m(占39%),树木与建筑距离在4-15m之间。树木与建筑紧密结合,互相辉映,树木的体量受建筑类型的影响。(4)以圣母殿为核心的祠建筑群以松、柏、国槐等体型较大的树木为基调树种,且包含大量的古树名木以突出庄严肃穆、沧桑劲道、以及历史悠久的建筑与树木融合一体的景观意境。以关帝庙为首的庙建筑群以柏科植物为主,此类树木四季常青,突出对先辈的崇拜敬仰之情。以丰圣寺、文昌宫为首寺和观建筑群分别强调自然之趣和超脱世俗的仙境,配置有大量的四季花木,树木的季相变化明显,整体营造静谧雅致的寺观庭院格局的疏朗意境。综上所述,晋祠园内的树木以中老龄乔木为主,且以山西乡土树种居多,常绿树以侧柏、油松、圆柏等为主,落叶树以国槐、榆树、垂柳、旱柳等居多,侧柏及圆柏千年以上古树树木景观将在以后很长时间内保持稳定,加强对树木的养护管理就显得尤其重要。同时按照树木与建筑的关系进行合理的布局,在维持树木景观结构长期稳定的前提现,不断提高寺和庙建筑群树木景观的丰富度,丰富晋祠博物馆的树木景观意境,吸引更多的观赏者。
其他文献
学位
大量研究证明,玄武岩附加价值极高,只进行简单的破碎用作路基的垫石或混凝土骨料,则会造成矿产资源价值大打折扣,因此需寻求更科学的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方案(张凯军等,2021)。采取野外露头调查、钻探工程及采样测试分析等手段,在四川峨边地区发现了峨眉山玄武岩组(P2e)上部的致密块状玄武岩符合拉丝玄武岩原料要求,其矿石组构、
期刊
学位
学位
学位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对农田作物灌溉与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人机热红外遥感具有实时、廉价和便捷等优点,可以高效、精准的反演出作物蒸散量及田间土壤水分含量变化,并在农田热效应方面提出新的研究方法。本研究以田间夏玉米为研究对象,应用无人机热红外遥感平台获取作物冠层温度影像,并反演夏玉米蒸散量(evapotranspiration,ET),田间土壤水分(Soil moisture),同时采集田间涡
目的了解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状况与感觉统合失调(SID)的关系,为学龄前儿童生长发育不良和SID的干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于2017年10—11月抽取十堰市郧西县城内的5所幼儿园,对其中3~6岁的学龄前儿童进行问卷调查。比较不同年龄、性别儿童的生长发育Z评分、生长发育状况和SID情况。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SID的危险因素。结果男童的年龄别体重Z评分(WAZ)、年龄别
本研究以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县耕层石灰性褐土作为试验用土,以北方常见大田作物玉米作为试验材料,外源添加兽用四环素作为污染物,探索添加不同基质(单施蚯蚓粪、菌糠、菌剂、生物炭及其与菌剂配施)对玉米生育期生理特性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并探究土壤-植物体系中四环素残留及四环素类抗性基因的相对丰度(包括2个外排泵基因tet B、G;3个核糖体保护基因tet M、O、W;1个酶修饰基因tet X和I类整合子in
氧化亚氮(N2O)、二氧化碳(CO2)和甲烷(CH4)是三种重要的温室气体。近年来,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变暖引发众多学者的关注。菜地高氮肥用量和频繁灌溉等管理措施造成大量的温室气体排放。探究菜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特征及其减排措施已成为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现实需求。本研究以北方菜地为研究对象,大田种植油菜和油麦菜两茬蔬菜。设置对照(CK)、氮肥(N)、氮肥配施双氰胺(ND)、氮肥配施生物炭(NB)、
为了研究酸浆水中的微生物群落在酸浆豆腐形成过程中发挥的生物学作用和酸浆豆腐的风味形成机理,本文利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和传统的分离纯化相结合的方法,对酸浆水中的微生物进行分离鉴定,并确定酸浆水在酸浆豆腐中的最佳工艺条件,为酸浆豆腐从小作坊式生产模式向扩大化商业化生产模式发展提供了理论前提。结果如下:1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所测酸浆水的水样中,有43944个有效序列,有4个门,5个纲,9个目,10个科,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