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教义的现代阐释——基耶斯洛夫斯基电影《十诫》研究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yil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基耶斯洛夫斯基是当代欧洲最为重要的导演之一,他的作品充满着对于现代人生存状态的充满哲理意味的观照与思考,风格鲜明,内蕴丰富。本文从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十诫》入手,着重分析基耶斯洛夫斯基在《十诫》中是怎样利用电影语言来进行伦理叙事的。 论文共分三章。 第一章“用镜头叙事的思想家”介绍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生平和《十诫》的创作过程。首先从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家庭背景、求学经历和从影历程入手,分析其电影观的形成与发展。接着分析《十诫》这部作品诞生的过程。介绍《十诫》的创作背景,它在基耶斯洛夫斯基的电影创作史上的地位,以及它与古老的宗教教义“十诫”的内部关联。 第二章“《十诫》的伦理叙事”从《十诫》的伦理思考和哲学意味上来分析这十部影片。以天主教教义“十诫”为参照点,阐述了导演关于人的存在的偶然性,现代人遇到的道德困境等主题。同时指出基耶斯洛夫斯基思想内核中包涵的浓重的悲观主义色彩以及在这种冷峻的悲观之下的对于人类命运的厚重的人文关怀。 第三章“《十诫》的电影语言”则从电影的风格和技巧方面入手,分析这十部影片电影语言的特色。首先从其纪实的电影风格出发,分析影片在表现现实方面的成功。其次是镜头语言的含蕴丰富,影片中意象具有象征性、细节具有表现力,道具也能够起到辅助人物情绪表现的作用。最后是解析影片中色彩和光线运用的特色。
其他文献
本文对亚里士多德的闲暇观进行了分析。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美学和伦理学思想的集大成者,在他的《尼克马克伦理学》和《政治学》中指出闲暇是全部人生的唯一本原,幸福存在于闲暇
在20世纪中国文学史上,汪曾祺是一位有着高度“民间”意识的知识分子,其独特的民间价值创作理念成为文学史上一道靓丽的风景。其遵从民间底层大众利益为本位的价值立场和以民间
为减小高效超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外置换热器受热面热偏差,通过600 MW超临界循环流化床(Circulating Fluidized Bed,CFB)锅炉实炉试验,分析了外置换热器的热偏差特性.结果
在日本现代文学史上,川端康成在小说领域取得的成就不容忽视。他的创作从追求西方新潮开始,到回归传统,最后在东西方结合的坐标轴上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如果我们从总体上审视川端
本文以现代汉语“V上”、“V起”、“V下”、“V出”、“V开”、“V进”、“V回”七组简单趋向结构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借鉴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对七
产品的属性(Property)是指产品或事物自然具有的构成质与量的元素,它包括产品质量(PrOduct Quality)、产品特征(Product Characteristics)、产品风格(style & Design)三个方
最近几十年来,女性文学研究在中国已然成为一门显学。有关这方面的论文和专著非常之多,它们多数是从女性身份、性别、地位等角度进行的研究,但对于女性文学中婚姻情感问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