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腮腺良性肿瘤是涎腺最常见肿瘤。其中90%左右发生于腮腺浅叶,外科手术是根治的唯一有效手段,由于术后易出现许多并发症,因此对腮腺良性肿瘤手术术式有关方面的研究一直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随着组织病理学的深入研究和功能外科的发展,更多的人从理论和实践上证明腮腺浅叶良性肿瘤采用区域性切除术,即肿瘤及瘤周部分正常腺体组织切除术,在控制复发与减少术后并发症上达到满意的疗效。目前腮腺手术的发展方向是在保证肿瘤不复发和保护面神经的前提下,尽量减少手术创伤和对面容的影响。本文通过回顾性调查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病房临床资料与随访资料,探讨区域性切除术在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评价区域性切除术在治疗腮腺浅叶良性肿瘤中的临床效果。资料与方法:回顾性收集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颌面外科病房2006年6月~2010年6月期间同一手术治疗医师收治初次就诊的腮腺浅叶良性肿瘤患者196例,随机分为区域性切除术组与浅叶切除术组。整理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从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术中解剖面神经分支数、术中失血量、术后复发情况、Frey’s综合征、面瘫、涎瘘与积涎、面部畸形、耳周皮肤麻木情况、腺体功能等方面进行比较,并使用SPSS17.0统计分析。结果:区域性切除术患者术中解剖面神经分支数1.65±0.93支,手术切口长度6.67士1.38cm,手术时间82.25±27.51min,与腺体浅叶切除术比较具有显著优势。术中失血量区域性切除术为45.49±9.41 ml,浅叶切除术为69.85±12.97ml,尽管两组比较P>0.05,但失血量中位数区域性切除组明显低于浅叶切除组。术后Frey’s综合征、腺体功能、涎瘘与积涎、耳周皮肤麻木等方面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区域性切除组优于浅叶切除组。术后复发率、面瘫、面部畸形满意程度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但区域性切除术组术后面神经损伤程度较低,患者对面部凹陷畸形满意度较高。结论:对于腮腺浅叶良性肿瘤,区域性切除术与腺体浅叶切除术相比无论是术中手术时间、解剖面神经分支数还是降低术后并发症方面,区域性切除术均具有显著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