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因此,提高教师教育质量,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这一任务能否实现以及在多大程度上实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国的教师教育政策及其在实践中的贯彻落实程度。本文力图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教师教育政策进行历史回顾和分析,探讨我国教师教育政策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在此基础上总结我国教师教育政策制定的成败得失,最终提出完善我国教师教育政策的思路。本研究主要采用了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文章首先对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制定的主要教师教育政策进行了历史回顾和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制定了一系列教师教育政策,有力地保障了我国的教师教育事业在法制的轨道上健康发展。根据我国政府在不同历史阶段对教育发展趋势的判断和对教师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同,可以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的教师教育政策的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恢复发展阶段、改革发展阶段、快速发展阶段。文章重点介绍了每个阶段的政策背景,对每个阶段制定的教师教育政策进行了初步梳理,并分析了每个阶段的政策重心。纵观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政策3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主要呈现出以下特点:首先在政策内容上,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政策呈现出由零散到系统、由片面到全面、由微观到宏观的渐变特征。其次,在政策制定范式上,体现出由经验型到科学型的转变。第三,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政策的法制化不断加强,逐步走上了“依法治教"的轨道。第四,在政策理论研究上,呈现出从无到有之发展性。其次,选取了我国教师资格制度、师范生免费教育制度以及“国培计划”三项政策,试图通过对这三项政策的决策背景、决策过程、执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以了解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教师教育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我国教师资格制度本身主要存在准入门槛较低,资格认定不规范,有效性规定不合理,对教师的发展功能很有限等方面的问题。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也存在实施范围过窄,培养层次单一,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激励、淘汰和退出机制缺失,服务期限太长,政策内容不完整,政策可能造成新的不公平,政策与教师教育大学化、开放化的趋势背道而驰等方面的问题。“国培计划"实施过程中主要存在培训机构资质不达标,培训机构重申报、轻落实,培训机构管理不规范,培训对象遴选不认真,前期调研空洞、浮泛,培训内容针对性、实用性不强,培训评价流于形式等方面的问题。最后,提出了完善我国教师教育政策的思路:加强政策决策者和研究者的沟通;重视与教师对话,让教师参与教师教育政策的制定;注重教师教育政策的评价与监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