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肺癌是人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居全球男性癌症死亡率的首位。流行病学研究发现吸烟、环境和遗传因素等多种因素在肺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谷胱苷肽硫转移酶(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是II相酶,它的主要功能是催化I相酶代谢的亲电子产物与谷胱苷肽结合使其成为水溶性物质而排出体外,消除它对DNA的毒性。人类GST基因是一个超基因家族,包括4个亚族:Alpha(A)、Mu(M)、Theat(T)和Pi(P)。其中谷胱甘肽硫转移酶M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M1,GSTM1)主要催化谷胱苷肽与环氧化物及苯并芘的羟基代谢产物和烟草相关的致癌物共价结合而解毒;而谷胱甘肽硫转移酶T1(Glutathione s-transferase T1,GSTT1)主要与一些低分子量的毒素(例如环氧乙烷、丁二烯等烟草的组分)的生物转化有关。在GST超基因家族中GSTM1和GSTT1是被研究最多的基因。GSTM1和GSTT1均具有等位基因纯合缺失的基因型。1990年GSTM1空白基因型被首次报道与肺癌易感性有密切关系,随后人们开展了许多这方面的研究而结果却不一致,国内关于GSTM1和GSTT1基因缺失与中国人肺癌易感性关系的研究有所报道,但研究结果也不一致。至今关于GSTM1和GSTT1对肺癌遗传易感性的影响仍不清楚。尽管许多资料显示GSTM1、GSTT1的多态基因型与肺癌易感性有关,但存在种族人群差异,且准确机制不详。目的: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检测GSTM1和GSTT1等位缺失基因型在四川北部地区汉族人群肺癌患者和健康对照组中的发生频率,探讨GSTM1和GSTT1基因多态性与四川北部地区汉族人群肺癌易感性的关系。旨在为肺癌的病因预防及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和PCR技术检测四川北部地区肺癌病人125例和健康对照组125例(骨科外伤病人,受伤前身体健康)的GSTM1(-)和GSTT1(-)的频率,评价两基因型及两基因的交互作用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结果:1、GSTM1(-)与肺癌易感性关系GSTM1(-)基因型在肺癌组和对照组分别为73例和71例,频率分别为58.4%和56.8%,卡方检验未见统计学差异(χ~2=0.066,P=0.789);在不同性别和组织学类型中其分布频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分析发现吸烟者携带GSTM1(-)基因型较携带GSTM1(+)基因型患肺癌风险降低(OR=0.793, 95%CI=0.369-1.704);不吸烟者携带GSTM1(-)基因型较携带GSTM1(+)基因型患肺癌风险增加( OR=1.428, 95%CI=0.700-2.912)。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GSTT1(-)与肺癌易感性关系GSTT1(-)基因型在肺癌组和对照组例数分别57例和56例,频率分别为45.6%和44.8%,卡方检验未见统计学差异(χ~2=0.016,P=0.899);在不同性别和组织学类型中其分布频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层分析发现吸烟者携带GSTT1(-)基因型较携带GSTT1(+)基因型患肺癌风险降低(OR=0.969, 95%CI=0.451-2.081);不吸烟者携带GSTT1(-)基因型较携带GSTT1(+)基因型患肺癌风险增加( OR=1.251, 95%CI=0.624-2.508)。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GSTM1与GSTT1基因联合作用与肺癌易感性的关系以GSTM1和GSTT1均为阳性者为参照组,结果表明肺癌组中GSTM1(-)/GSTT1(-)基因联合的发生频率为28.8%(36/125)略高于对照组24.0%(30/12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携带该种基因型发生肺癌的危险性为携带GSTM1(+)/GSTT1(+)基因的个体的1.084倍(OR=1.084, 95%CI =0.536-2.192, P=0.823),但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单因素分析显示,吸烟与川北地区人群肺癌风险有关(OR=2.68,95%CI:1.604-4.469,P=0.000)。结论:1、GSTM1等位缺失基因型与川北地区肺癌易感性无关,在不同性别和组织学类型中其分布频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吸烟可能存在交互作用,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2、GSTT1等位缺失基因型与川北地区肺癌易感性无关,在不同性别和组织学类型中其分布频率的差异无差异(P>0.05),与吸烟可能存在交互作用,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3、GSTM1和GSTT1联合缺失未增加肺癌的风险。4、吸烟明确增加肺癌发病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