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鉴于诚信教育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构、农村城市化中道德观念建构、道德教育以及初中生人格健康发展上的重要地位,本研究试图综合运用文献法、观察法、深度访谈法和文本分析法,在道德生活视角下对农村初中生的诚信教育进行研究。研究主要分为两大部分,一是从思想品德课教学、学校制度规范维护和学校诚信榜样建立三个方面考察了学校诚信教育的现状;二是在考察的基础上,借助学生道德生活的视角对学校诚信教育的实质进行了思考。以期丰富学校诚信教育理论,改善学校诚信教育实践。在对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诚信教育的考察中发现: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诚信教育呈现出知识化的倾向。主要表现为:第一,把诚信教育目标以“考试题”的形式展现出来,这些题涉及到“识记”、“理解”和“运用”诚信知识;第二,把诚信教育的内容削减为有关诚信的知识,以便为“考试题”提供答案;第三,把诚信教育的方法简单化为“读读背背”;第四,把诚信教育评价变为“评分标准”,以便口头或纸笔测试学生掌握多少诚信知识。从对学生的影响来看,主要表现为:第一,学生对诚信教育目标的“激情”;第二,学生对诚信教育内容的“淡漠”;第三,学生对诚信教育方法的“麻木”;第四,学生对诚信教育评价的“焦虑”。从对思想品德课教学中诚信教育知识化的反思来看,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传统社会的文化模式为诚信教育知识化提供了基础;第二,科学主义使诚信教育知识化变得正当;第三,以升学率为目标的学校教育使诚信教育知识化得以强化。在对学校制度规范维护中的诚信教育的考察中的发现:学校制度规范维护中的诚信教育呈现出规训化的倾向。主要表现为:第一,对日常学习中诚信规范的“绷紧”;第二,对考试中诚信规范的“松弛”;第三,对人际交往中诚信规范的“忽视”。从对学生的影响来看,主要表现为:第一,学生对日常学习中诚信规范的“无奈”;第二,学生对考试中诚信规范的“藐视”;第三,学生对人际交往中诚信规范的“将信将疑”。从对学校制度规范维护中的诚信教育规训化的反思来看,主要有以下原因:第一,“经济人”观念为诚信教育规训化提供了目标;第二,“物化”观念为诚信教育规训化提供了支撑:第三,农村社会生活条件的欠发达使诚信教育规训化得以强化。在对学校诚信榜样建立中的诚信教育的考察中发现:学校教师有不诚信的现象。主要表现为:第一,“隐藏着的不诚信”——作秀的公开课;第二,“显露着的不诚信”——班主任的“管理艺术”;第三,“教唆学生不诚信”——学生必背的座谈内容。从对学生的影响来看,主要表现为:第一,学生对周身世界的怀疑;第二,学生对教师的怀疑;第三,学生对教师的隔离。从对学校教师不诚信现象的反思来看,主要原因有:第一,传统社会的长老权为教师的不诚信打开了缺口;第二,传统教育实践的式微促发了教师的不诚信。最后,在考察学校诚信教育现状的基础上,从学生道德生活的视角对诚信教育的实质进行了思考。思考的结果为:在学生道德生活视角下,诚信教育的价值应当是“成人”;诚信教育的目标应是要培养过诚信的道德生活的人;诚信教育的内容应是沟通现实道德生活与诚信道德生活的桥梁;诚信教育的方法应是帮助学生建构诚信的道德生活的活动;诚信教育中的师生关系应是共同过诚信的道德生活;诚信教育的途径应是建立诚信的教育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