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种阿尔泰语言辅音相似性初探

来源 :新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kekexiaoz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东北、西伯利亚南部、哈萨克草原和楚瓦什地区的几个阿尔泰语系民族虽然分属不同语族,但在发音习惯上却有着许多相似之处。这一地区的民族居住地相对闭塞,多在森林和山区,其发音习惯有别于他们南方的维吾尔语、普通的蒙古语等语言,也与西伯利亚北部一带的语言不同。辅音上的区别主要在于以下几点:元音间辅音的弱化。上述地区很多语言具有这一现象,但楚瓦什语、阿尔泰语、绍尔语、土瓦语、哈卡斯语和满语支的语言中元音间辅音的弱化主要表现在清辅音(主要是清擦音)变为浊擦音上。北京和东北的汉语中也存在这样的现象。满语支中,元音间辅音的弱化现象早在金代的女真文文献中就已显露出蛛丝马迹,但它有可能是更古老的口语发音习惯的延续。词首t∫-变为∫-和词腰、词末∫变为s的语音交替。前者出现在哈萨克语、土瓦语、绍尔语、托法拉尔语、布里亚特语、达斡尔语、科尔沁蒙古语和满语中,后者出现在楚瓦什语、哈萨克语、哈卡斯语和满语中。中亚草原上的规律有时也适用于大兴安岭以东的松嫩平原,而中间的蒙古草原和新疆南部则又是另一种情形。通过门格斯的著作和《突厥语概论》的描述,可知中国东北和中亚的发音习惯是通过一条横穿蒙古草原以北山区森林地带的民族走廊相沟通的。s变为h的辅音交替及辅音丛的变化(亚欧大陆东北部的几种语言)。对一般语言中的s在西伯利亚北部和巴什基尔语、布里亚特语里变为h的原因,本论文也作了一些粗浅的调查和探讨,根据一部分词在口语中常见的变体和历史语言学的一些知识将东北满语口语和达斡尔语的辅音表按发音部位进行了归并,得出一套较整齐的辅音表,认为东部诸语言里有一些发音含糊的趋势,上述现象可能与这种趋势有关。词首增音。楚瓦什语、哈萨克语、土瓦语、达斡尔语和满语中,以舌位偏高的元音起首的词中,该元音前常增加发音部位与之相近的半元音。从上述语言事实在地理上的分布来看,东北亚地区与中亚、东欧地区一些阿尔泰语系语言在发音习惯上具有一些相似性,而这些相似性有时通过南西伯利亚“森林走廊”地区的五种突厥语相沟通的。本文的特色是:在对中国东北和新疆特有的几种语言调研得来的资料作出研究后,参考国内外有关著作,试图用几张地图勾勒出亚欧大陆北方几种阿尔泰语言中辅音发音特殊习惯的分布。这种探讨虽很粗浅,但却是必要的。
其他文献
口语交流(小说中的人物对话)是小说语言最常用的表达方式之一,它是作家用来与读者沟通的一种手段,同样具有交际功能。本文旨在从语言学角度对现代英文小说口语进行量化分析。本
飞机噪声评价方法的多元化反映了机场噪声问题的复杂性,我国采用计权等效连续感觉噪声级L(WECPN),而国际上广泛采用昼夜等效声级L(dn)。我国建筑室内噪声评价量采用的是等效声级L
"生态理念,绿色发展"是近几年常常提起的词,生态文明建设具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同等重要的战略地位,并且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
探究重症加强护理病房(ICU)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及护理对策。对ICU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常见的危险因素有环境因素、药物因素、侵入性诊疗操作和患者自身因素等,通
探讨酒用酸性蛋白酶在甜酒酿发酵中的应用。实验结果表明,在甜酒酿发酵中添加适量的酸性蛋白酶,酒曲的糖化发酵能力增强,可以起到充分利用糯米中的蛋白质,与不加蛋白酶发酵相
采用火焰原子吸收法(FAAS)测定了沙茶酱中的钙、铜、铁、锌4种对人体有益微量元素,并对其中的水分、脂肪、总糖、蛋白质、氯化钠等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该测定方法简单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图像识别技术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成为模式识别领域的一个研究热点,而特征提取是图像识别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在过去的几十年中,国内外研究人员提出了许多种不同的特征提取方法,在图像识别领域大多都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为了进一步提高所提取特征的鲁棒性和判别力,本文做了如下工作:(1)为了能使近邻图更好的与子空间学习过程相匹配,并同时挖掘数据的全局子空间以及局部几何结构,本文提出一种低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