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油茶(Camellia oleifera)是我国特有的食用油料树种之一。茶籽中所含的多酚物质具有抗氧化、抑菌、抗心脑血管疾病等作用,是一类值得开发的天然抗氧化剂。本文利用山茶、浙江红花油茶、多齿红山茶和广宁红花油茶等山茶属植物种子开展对茶籽中所含多酚类化合物的研究,对于茶籽加工工艺技术的改进及茶籽多酚的开发利用均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积极的现实意义。本课题主要从茶籽多酚的超声辅助提取、多齿红山茶茶籽多酚的分离纯化和活性研究等方面做了研究,结果如下:采用超声辅助提取多酚物质的方法,通过响应面法优化了提取工艺。优化后得到最优提取条件为:提取温度50℃,料液比为1:38(g/mL),超声时间40min,甲醇体积分数60%,pH值为7。在此条件下油茶籽多酚提取量可达21.0377mg/g,比溶剂法提取所得提高了14.68%,比微波辅助提取所得提高了10.61%。采用固相萃取的方法对四种茶籽多酚样品进行预分离纯化脱脂,并用HPLC测定比较不同洗脱溶剂进行预处理的结果。由图谱对比可以得知,用纯甲醇作为洗脱溶剂时固相萃取的效果最好。采用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多齿红山茶茶籽中的多酚类物质进行了分离制备,初步探索了用此法分离制备茶籽中多酚物质的条件和效果。确定了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操作条件,流速选择为3mL/min;进样量为400μL;确定对分离色谱图中10个主要峰进行收集。采用了DPPH法和ABTS法对半制备色谱分离出的多齿红山茶茶籽多酚组分进行抗氧活性测定。10种组分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均低于维生素C;组分3对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强于Trolox,其它9种组分的清除能力低于Trolox。由于使用的试验方法只有两种,结果并不全面,有待今后使用更多的抗氧化能力评价方法对茶籽多酚进行研究。根据活性测定结果及干燥后组分的性状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了5种多齿红山茶茶籽活性组分再次进行分离制备并对其进行核磁共振鉴定。结果表明分离收集的组分纯度较低,与用半制备HPLC做出的纯度检测结果有一定的差别,可能与色谱柱的填料类型、粒径不同有关。组分4可能是黄酮类化合物,其中占80%的主要化合物可判断含有2个鼠李糖基、1个β-D-葡萄糖苷和5个连接在糖环上的乙酰氧基,而完整的分子结构尚无法确定。根据以上判断出的基团并参考Li Chun Du等的研究结果,可以初步推断此化合物为一种山奈酚的糖苷衍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