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男女两性不仅存在着自然差别,而且更主要的是存在着社会差别。男性长时间占据着社会生活的中心,而女性却被置于社会生活的边缘。男女两性之间的这种差别并不是与生俱来的。正如西蒙·娜·波伏娃所言“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塑造的。”男性按照自己的意愿塑造了女性。换言之,男性支配着女性。
掌握政治权力的男性制定一整套的社会制度维护自身权威,并将女性置于从属地位的过程就是性别政治。在中国社会这一过程长达三千年左右,直至近代社会才慢慢发生着改变。根据中国社会两性关系的发展变化,笔者把中国社会分为母系社会时期、父系社会时期、父权制社会时期和后父权制社会时期四个阶段。
母系氏族社会是男女相互合作的平权社会。男女两性在父系社会时期的较量以女性的失败而告终,中国社会进入以“男尊女卑”为核心的父权制社会时期。虽然在这一时期,两性地位从没有发生过根本的改变,但是中古时代女性追求政治权力、争取性自由权却让我们看到了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至近代,中国社会进入后父权制社会时期。中国社会传统的男尊女卑的性别制度正在慢慢地发生改变。女性社会地位较之以前有所提升,但是她们的从属地位并没有完全得以改变,父权制的影响仍旧存在。
关于女性受压迫的根源,女性主义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有些认为是“家长制”的权力,有些认为是私有制的经济结构,还有些认为是女性的他者性等等。以这些观点为鉴,笔者对中国社会两性关系变的因为进行了分析。两性关系的变迁既与政治多极有关,又受文化多元性的影响,同时还离不开女性意识的觉醒。但究其根本,在于女性离公共权力的远近。因此,要实现男女平权,要实现性别正义,必须实现女性和男性对公共权力的分配正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