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佛与立儒:胡宏心性哲学研究

来源 :中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9690233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胡宏是两宋之交著名的理学家,湖湘学派的开创者和奠基者,一生潜心于学术研究,其代表作《知言》辨“异端之言与吾圣人异”。胡宏对佛教的批判是对传统排佛思想的继承传统和超越,也是两宋士大夫排佛思潮的重要一环。在批判佛教的过程中,他结合儒家的心性论和经世观念,建立了儒家的工夫论和本体论与佛教相抗衡。胡宏对佛教批评兼具“内在”和“外在”两个层面,既对佛教在经济上和社会上的批评,也对其思想上进行批判,不仅涉及“一切皆为苦”的价值观、“万法皆心”“六道轮回”的世界观,而且指出佛教本体论中的体用两离的不足之处,从而将二程‘以伦理为中心’的批判和张载的‘以本体为中心’的批判推至一个新的境界。胡宏的儒学思想主要是在批判佛教的过程中对传统儒学进行新的发挥和阐释而形成的。他在反对佛教“体用分离”、“离物求真”的过程中,重塑儒家的体用一贯、道器一源思想,这在当时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他把一批潜心研究禅学的儒士们拉回现实,认为修身养性当以经邦济世为目的。胡宏在辟佛和立儒的过程中建构了自己独特的心性哲学。他一方面注重性与性的关系,但更重视心性与气的关系,其实是继张载之后,将儒学注重“实学”的学术传统传承下来,否定佛教空虚说,使儒家经世致用之学得到延承和发展。总的说来,胡宏对佛教的批判,意在重树儒学的权威,使之超越佛道而成为人的终极精神归宿,从而确立时代性的社会道德规范体系。胡宏在承传家学的基础上,综述孔孟,批评佛老,较深入地探讨了宋代理学家所关注思考的“心性与、天道”的义理主题,对所涉及的命题、概念范畴作了较深入的发掘和阐释,建立起一套从天道过渡到人道的新儒家学说。
其他文献
在社会生活中,作为利益的主体具有私利性和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倾向,可能会带来违贫富过度分化、背公共道德、破坏生态环境等不利于社会发展的影响,因此应对个人权利进行一定的限制
学位
通过对北宋郭熙与其子郭思编著的山水画论《林泉高致》的分析与论述,阐述了郭熙如何将自然界之山川、草木、云烟等繁杂的事物进行多角度观察从而"外师造化"的山水画写生过程,
在承传孟喜易学的基础上,虞翻以解经为目的,广泛吸收历史上和当时易学诸家的思想,以其独有的方法,创造了独具特色的解释语言。  虞翻的太极思想受太极观念所产生的历史的影
本文通过对荣华二采区10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