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源甘油三酯组成及重要酯位置异构体检测方法建立及应用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m36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乳是婴儿的最佳营养食物,但由于某些原因,比如母亲自身的乳汁分泌不足、需要外出工作、患有传染性疾病,以及婴儿因患病、吸允无力等障碍无法进行充足人乳喂养时,婴儿需要补充以人乳组成作为标准设计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作为食物。人乳中甘油三酯脂肪酸组成和分布,与其功能存在紧密联系,因此能否准确检测人乳中甘油三酯的结构和组成对婴儿配方奶粉人乳化的研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研究以人乳、动物乳和婴儿配方乳粉为研究对象,以乳中甘油三酯位置异构体的含量测定方法为研究目标,建立一套测定甘油三酯位置异构体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结合甘油三酯分子组成和脂肪酸含量分析,为进一步指导婴儿乳粉的配方设计提供参考。
  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研究了人乳、牛乳、羊乳及驴乳中甘油三酯的组成,采用气相色谱法研究了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人乳中含量较高的甘油三酯是OPL和OPO含量分别为17.6%和9.75%,三种动物乳中OPL只在驴乳中检出含量在8.35%,OPO在牛乳、羊乳和驴乳中含量也较低,分别为0.87%、3.66%和3.67%,与人乳差距较大;人乳中LaOO含量在5.7%左右,羊乳中含量仅为1.41%,而在牛乳和驴乳中均未检出;人乳与三种动物乳的总脂肪酸和Sn-2位脂肪酸种类相近,但含量相差较大,其中牛乳与羊乳Sn-2位棕榈酸相对含量不足40%,驴乳含量为60%左右,而人乳Sn-2位棕榈酸相对含量高达90%。
  针对人乳中PPO、OPO、LaOO三对重要甘油三酯没有位置异构体检测方法的现状,建立了乳及婴儿配方乳粉中检测它们位置异构体的方法,在1mg/L~40mg/L线性相关系数为0.9991~0.9996、加标回收率在80.1%~92.3%,确定了采用二氯甲烷、丙酮体系的流动相,Ag+HPLC配合蒸发光检测器检测PPO、OPO、LaOO位置异构体的方法具有可行性。通过对人乳及三种动物乳的甘油三酯位置异构体相对含量的检测得知,人乳、驴乳、牛乳及羊乳中OPO占OPO与OOP总量的比例为89.8%、75.6%、51.5%、48.9%,在这个指标上常见动物乳与人乳存在较大差异。而人乳含有LaOO型甘油三酯,且OLaO占OLaO和LaOO总量的73.8%,其他三种动物乳中均未检出。
  对市售的10种婴儿配方乳粉甘油三酯和脂肪酸组成、甘油三酯位置异构体相对含量及OPO的绝对含量进行了检测,与人乳相关数据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人乳与被测婴儿配方乳粉甘油三酯种类和含量差距较大,其中人乳中含量最高的OPL为17.6%,乳粉为2%~12%;人乳中OPO含量为9.75%,乳粉含量范围在4%~20%;人乳中LaOO含量为5.72%,在乳粉中均未检出。人乳与婴儿配方乳粉的总脂肪酸和Sn-2位脂肪酸种类相似,但各种脂肪酸含量差异较大;人乳中Sn-2位棕榈酸占总棕榈酸含量为90.4%,测试的10种婴儿配方奶粉的含量在10%~46%之间,与人乳差异巨大。在甘油三酯位置异构体方面,编号为1~5的乳粉标签中添加了OPO,OPO占OPO与OOP总量的比例为69%~76%之间,而人乳中OPO占OPO与OOP总量占90%。人乳含有LaOO型甘油三酯,且OLaO占OLaO和LaOO总量的73.8%,而在被测的10种婴儿配方乳粉中均未检出。
其他文献
随着相控阵天线集成度的日益提高,高热流密度和狭小散热空间导致的散热问题也日益凸显。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相控阵天线产生的高热量如果不能及时散去可能会导致元器件的烧毁;二是当相控阵天线阵面下T/R组件功放等芯片的温度不均匀时,会使每个通道的工作的幅度和相位不一致,并最终导致天线的整体电讯性能降低。目前传统的风冷、液冷等散热手段已不能满足新一代有源相控阵天线的散热要求。近年来新兴起的微通道散热技术的
混沌系统的控制是非线性科学中的一个富有挑战性的课题,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该文基于混沌的特性,首先应用非线性控制和稳定性分析的理论,研究了混沌系统的同步设计方法,然后将同步的混沌系统应用于保密通信.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混沌系统的同步控制研究:(a)低维混沌系统的同步控制.基于PC同步和反馈同步提出了一种混合同步控制方案,减少了系统的同步时间;针对近年来出现的统一混沌系统,介绍了广义同步的
学位
学位
针对反导预警作战可预测性和时效性强的特点,采用预案对预警资源进行有效管控是当前完成反导预警作战任务的可靠措施之一,而预案工程化则是借助预案对预警资源进行有效管控的必然途径。在深入分析反导预警资源管控需求的基础上,对预案工程化的内涵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并对不同条件下预案工程化的实现层次做了说明。
目的探讨女性外阴颗粒细胞瘤(granularcelltumor,GCT)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5月至2019年11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妇科收治的3例女性外阴GCT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病人年龄分别为31岁、49岁、39岁,外阴包块均无症状,其中病例1为妊娠期发现外阴包块,产后无明显缩小就诊,另2例为无意中发现外阴包块且随访期间进行性增大就诊
双鱼石区块栖霞组气藏是四川盆地西北部的超深层复杂碳酸盐岩气藏。该气藏储渗类型表征及其开发响应模式尚不清楚,制约了气藏的科学、高效开发。研究采用岩心观察和薄片鉴定等手段,在明确储集层基本特征基础上,首先利用对储层敏感性较强的常规测井曲线开展聚类分析,然后对储集层进行分类;再结合CT扫描、压汞等宏微观静态孔、洞、缝定量表征参数将气藏储渗特征划分为3类;最后基于储渗类型的静动态响应特征,形成具有针对性的
随着工程机械智能化发展,装载机实现自主铲装是未来必然趋势,工作装置作为装载机实现铲装作业的关键部件,其液压控制系统也必然要实现电气化控制。为此,提出了利用电液比例控制技术和机电液联合仿真的方法对装载机工作装置进行电气化设计。首先,开展基于电液比例控制技术的工作装置液压控制系统方案设计,在ADAMS与AMESim中分别搭建机械及液压系统模型;其次,设计基于Simulink传统PID控制及自适应模糊P
基于雷达一维距离像(HRRP)的自动目标判别中,通常需要利用待识别目标的样本训练模型后,建立相应的特征库,才能进行目标识别。实际应用中,由于无法提前获得某些目标的样本,从而无法给出正确的识别结果,因此在进行目标识别前需要先识别未知目标。相较于传统的浅层学习模型,深度学习模型能够获取目标更深层次的本质特征,对目标识别更具稳健性。因此,本文利用深度学习进行雷达未知目标的识别。本文内容如下:1.提出一种
牛乳铁蛋白(Bovine lactoferrin,bLF)是牛乳中一种重要的碱性蛋白,相关基础与应用研究已引起广泛关注.牛乳铁蛋白作为一种新型的骨生长因子,通过调节骨的生长和代谢过程发挥其功能,促进骨骼生长.本研究采用MTT法进行成骨细胞增殖实验,通过流式细胞仪、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蛋白质组学、RT-PCR、Westernblot、基因沉默以及分子垂钓等技术研究成骨细胞对牛乳铁蛋白的内吞作用以及牛乳
肿瘤是危害人类健康最严重的一类常见病,其中肝癌死亡率居于第二位,而且其发生率仍在持续增长。在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免疫功能扮演重要角色。因此,在抗癌药物研究中,急需寻找既可以抑制肿瘤生长,又可以增强机体免疫功能、提高病患生存质量的新型药物。基于实验室前期研究,本论文将壳寡糖(Chitosan Oligosaccharides,COS)作为研究对象,对其结构特性进行表征;比较不同的动物模型及给药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