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尤其2009年后,由于四万亿政策的刺激,我国各地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发展迅速,新疆政府融资平台的贷款规模也在持续快速增长,在为疆内各项基础设施建设和公益项目建设筹措主要资金的同时,也伴随着贷款规模的过度扩张和财政风险、金融风险的增大,大量的平台贷款潜存着巨大信用隐患,一旦这种隐患失去控制,信用风险加剧,使融资平台丧失偿债能力,严重的将甚至引发新疆地方财政危机。因此,本文在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及其信用风险的相关理论基础上,讨论了新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存在的理论依据及信用风险成因,结合新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的现状,从债务结构和规模、银行对信用风险的控制、平台公司层面的风险三个方面分析了新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所存在的问题,以及讨论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过度负债、财政分权不充分、融资制度不理想、道德风险因素、多头管理授信、信息披露及监督体制不健全六大信用风险成因,与实证部分共同作为建议对策的提出根据。在第四章本文着重介绍了KMV模型的原理、改造及其对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信用风险研究的适用性,运用改造的KMV模型对新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信用风险进行实证分析,并得到新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目前存在极高风险从而应当适度规模发展的结论,即融资资金应不超过基础设施建设的20%。最后,根据前文的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提出了新疆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信用风险的控制的对策,分别从地方政府、贷款银行等金融机构和平台公司三个方面给出风险控制建议。作为政府要明确融资平台资金的使用方向,对经营性和公益性融资平台采取不同的融资方式,确定合理的地方政府担保资格和担保范围;作为贷款的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应当理性评估借款人风险,确保还款现金流,落实担保的抵质押物,合理确定放贷规模,做好项目合法合规性审查,持续做好贷后管理;作为融资平台公司,则要规范其治理结构,完善经营制度,提高贷款资金运作的透明度,并设立风险防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