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1]。因此,关注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提升学生的有效参与,对于学生个人发展乃至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效率和效益均有着重要的意义。信息技术作为一门中小学基础课程,担负着培养信息时代学生信息素养、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利用信息技术解决实际问题、学会交流合作的重任。但是,目前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地位的特殊性以及学校对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在传统信息技术课堂的有效参与令人堪忧,甚至一些信息技术的课堂完全让学生自由活动,学生能否真正有意义的参与到信息技术课堂这一问题值得深入研究和思考。因此,需要信息技术教师适当的转变教学观念,结合相对较为成熟的教学模式来推进当前的信息技术教学。笔者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发现PBL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前景非常广泛。基于此,本研究采用定性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的方式,以武汉市某重点中学为研究对象,基于课堂观察、师生访谈及问卷调查,利用SPSS22.0进行数据分析,了解学生在高中信息技术课堂的参与情况,分析影响课堂参与的相关因素。针对传统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对提升学生课堂参与度的制约,笔者尝试把PBL基于项目的学习引入课堂,将项目教学过程分为预备阶段、项目实施阶段和评价总结三个大的阶段,结合实际设计项目教学并将其付诸实践,分析研究PBL提升高中生信息技术课堂参与度的有效性,并提出相应的提升策略。在实施为期一个学期的PBL教学实践之后,将实验班与对照班以及实验班实验前后的课堂参与度结果进行对比,得出了以下结论:(1)PBL教学模式的运用,对提升高中生信息技术课堂参与度是积极可行的,且效果显著。该教学模式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增强了学生的主动参与程度,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成就感,使其更加热爱信息技术这门学科。(2)PBL教学模式对提升课堂参与度的三个维度即行为参与、认知参与和情感参与均有着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本文将PBL教学模式与高中生信息技术课堂参与度两者相结合,尝试以更为合理、有效的教学方式解决高中信息技术课堂学生参与度不高的问题,推动PBL教学模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应用,同时对类似的课程教学具有一定的实践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