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38/CD3双特异性抗体Y150对CD38阳性多发性骨髓瘤的抗肿瘤机制研究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eo5736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验证一种新型双特异性T细胞募集抗体Y150对CD38以及CD3的双靶向能力,以及其介导T细胞对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的杀伤能力,并探讨其相关的作用机制。方法(1)首先,在体外验证Y150的功能。在细胞水平上通过流式细胞术验证Y150的Fab端同时靶向CD38以及CD3的能力。将DARZALEX、MOR202 anolog和CD3isotype作为Y150的对照抗体,确定该抗体的作用机制。通过从健康志愿者的PBMCs中提取NK细胞,将NK细胞、MM细胞与抗体共培养,验证抗体有无介导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ADCC)的能力。通过从健康志愿者的血液中提取补体,将补体、MM细胞与抗体共培养,验证抗体有无介导补体依赖的细胞毒作用(CDC)的能力。通过从PBMCs中提取单核细胞,将单核细胞诱导形成巨噬细胞,然后将巨噬细胞、MM细胞与抗体共培养,验证抗体有无介导抗体依赖的细胞介导的吞噬作用(ADCP)的能力。将MM细胞、Y150与交联蛋白共培养,验证抗体有无介导细胞程序性死亡作用(PCD)的能力。(2)其次,在体外验证Y150的抗肿瘤作用。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人源性细胞系NCI-H929、Daudi、U266B1、RPMI-8226-Luc、HEK 293细胞表面CD38的表达水平。从健康志愿者的PBMCs中提取T细胞,将T细胞分别与各细胞系及Y150共培养,检测Y150介导T细胞对不同CD38表达水平的细胞系的杀伤能力。然后进一步分析在上述培养体系中,Y150对T细胞的活化以及对T细胞分泌IL-2、IL-4、IL-6、IL-10、TNF-α和IFN-γ等细胞因子的影响。为了探究Y150对PBMCs中免疫细胞的毒性,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了2名健康志愿者的PBMCs中T细胞、NK细胞、B细胞和单核细胞表面的CD38的表达水平。然后将Y150与人PBMCs共孵育,检测Y150介导T细胞对各免疫细胞的杀伤能力。将Y150与人PBMCs和Daudi细胞共孵育,检测各免疫细胞的增殖水平。(3)最后,在免疫缺陷的NPG小鼠体内验证Y150对MM的抗肿瘤效果。先在NPG小鼠尾静脉注射人PBMC重建人免疫系统。26天后在皮下接种MM细胞NCI-H929建立小鼠异种移植模型,31天后将体内构建人免疫系统的64只小鼠用玻璃毛细吸管从眼球取血,流式检测血细胞中流式检测血细胞中人CD3阳性鼠CD45阴性细胞的比例,血细胞中该细胞比例占比大于1%即认为人免疫系统构建成功,剔除没有构建成功的小鼠。将小鼠分为生理盐水组,Y150 5mg/kg组、Y150 1mg/kg组、Y1500.2mg/kg组、CD3 isotype 1mg/kg组,Y150 1mg/kg N/A PBMC组,隔一天给药一次,共给药5次。监测小鼠体重以及肿瘤体积,41天后处死小鼠取瘤,取部分瘤组织通过免疫组化检测CD3、CD4和CD8的表达。部分瘤组织消化成单细胞悬液,分别检测该细胞悬液以及小鼠外周血细胞中人CD4+T细胞、人CD8+T细胞的比例、活化、增殖以及细胞因子分泌程度。结果(1)Y150的Fab端可以同时靶向细胞表面的CD3和CD38分子,经过改造的Fc端无法介导ADCC、ADCP、CDC、PCD效应。DARZALEX和MOR202 anolog无法同时靶向细胞表面的CD3和CD38分子,并且有ADCC、ADCP、CDC和PCD效应,CD3 isotype无ADCC、ADCP、CDC和PCD作用。(2)Daudi、NCI-H929和RPMI-8226-Luc细胞具有高水平的CD38表达。U266B1细胞很少表达CD38,HEK293细胞几乎不表达CD38。Y150可以有效介导T细胞对高表达CD38的MM细胞的杀伤。在与高表达CD38的MM细胞共孵育时,Y150可诱导T细胞显著活化(p<0.001),促进其分泌IL-2、IL-4、IL-6、IL-10、TNF-α和IFN-γ等细胞因子。在分别与两个健康供体的PBMCs共孵育后,结果均显示Y150对单核细胞有较强的细胞毒性,对NK细胞和B细胞有轻微的细胞毒性,对T细胞无细胞毒性。在与PBMCs和Daudi共孵育3天后,Y150刺激T细胞和B细胞大量增殖,NK细胞无明显变化。共孵育6天后,Y150刺激T细胞大量增殖,而对B细胞和NK细胞均无刺激增殖效果,DARZALEX和MOR202 analog刺激NK细胞大量增殖。(3)NPG小鼠模型显示Y150 5mg/kg组肿瘤完全消失,Y150 1mg/kg组肿瘤明显减小,生理盐水组、CD3 isotype 1mg/kg组以及Y150 1mg/kg N/A PBMC组肿瘤大小无明显变化。小鼠外周血和肿瘤组织周围有大量活化的T细胞浸润,并且分泌大量细胞因子。结论Y150在体内和体外实验中均可以刺激T细胞活化、增殖、释放细胞因子,介导T细胞靶向杀伤高表达CD38的MM细胞,且对其他免疫细胞无明显影响。Y150在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和降低微小残留病灶(MRD)检测范围以下的肿瘤负荷方面可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其他文献
研究背景及目的:人体内大多数生理过程都表现出生物节律,如睡眠-清醒周期、激素分泌、体温调节等。昼夜节律是一种普遍的生物节律,临床研究发现倒夜班人群IBS患病率较高,该现象提示昼夜节律紊乱参与了IBS的发生发展,而IBS的病理生理学变化常涉及内脏敏感性改变,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索昼夜节律紊乱致内脏高敏感性的机制。利福昔明作为一种肠道选择性抗生素,近年来在治疗IBS中的作用备受关注,本研究同时探究利福昔明
大型旋转电机是工业生产中的核心装备,非计划停机将对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绝缘损伤是旋转电机故障的最主要因素,局部放电情况可以有效地表征定子绕组中绝大部分的绝缘缺陷,因此其监测是大型旋转电机状态监测的重要部分。现阶段针对旋转电机的局部放电监测系统,主要以国外的Iris、Ormicron等公司的专利技术为主,只使用分相电流传感器测量高频电流信号,导致相间局部放电和对地局部放电信号混叠,测量数据需要专家人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DAC)抑制剂西达本胺对AML细胞增殖活性和lnc RNAs表达的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细胞活力采用CCK-8和CFSE方法检测,细胞周期采用PI染色法进行检测,细胞凋亡采用Annexin V-FITC/PI双染法进行测定。通过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Caspase-3及其活化形式Cleaved Caspase-3、PARP及其活化形式Cleaved
传随着社会的发展,红外热成像技术广泛应用于快速体温检测、故障检测等生活场景中,然而现有的红外热像仪所采用的传统透镜模组受限于曲面调光的工作原理,空间利用率低下,难以适应小型化、微型化的设计需求。超表面作为一种亚波长尺寸的二维平面阵列结构,能够通过人工设计灵活调节电磁波的振幅、相位、偏振等物理参数,被认为是继折反射式光学元件、衍射光学元件之后的第三代新型光学元件。由超表面发展而来的超透镜基于广义斯涅
近些年来,工业机器人的快速发展为自动化装配提供了新的可能。相较于人工,机器人具有某些不可比拟的优点,如高效率、高强度、低成本、恶劣环境适应性优良等,是实现零部件装配的理想对象。在实际的工业生产中,圆轴孔类零件是最常见和常用的,因此对其装配技术的研究也是最为广泛的。本文对单轴孔零部件装配系统进行了研究与设计。首先,本文分析了装有轴件的情况下六维力/力矩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组成成分,探究了传感器零漂、轴
电渗流作为一种典型电动输运现象(Electrokinetic transport phenomenon),(Electroosmotic flow,EOF)在微纳机电系统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如电动能量转换(Electrokinetic energy conversion,EKEC)系统等。最近的研究表明,纳米通道壁面接枝尾端带电聚电解质刷可提高EKEC系统能量转换效率、提高电渗流速度。但接枝聚电
负压伺服系统能够产生高精度、高动态的压力信号,可以为飞行器的半实物仿真提供真实的气压环境。在负压伺服系统中存在由伺服阀流量特性、容腔的热传递效应、伺服阀的内部泄漏等导致的强非线性和不确定性问题,使得线性控制器在大范围压力控制时,效果不佳。针对以上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模型参考自适应控制策略,设计了自适应神经网络控制器,并对系统进行了仿真分析和实验研究,最终实现了大范围压力控制的一致性。本文
结构相变是指材料在相变温度的附近受到外部因素影响下,可以在至少两种不同的结构状态之间进行可逆转变的性质,这种性质使得相变材料可以应用在传感器、数据存储和开关设备等多个领域。有机-无机杂化二维钙钛矿是一种常见的结构相变材料,因其结构相变性质与光电器件的设计和应用息息相关而备受关注。但是,目前对于有机-无机杂化二维钙钛矿结构相变潜在机制的研究还不够完善,对于其结构相变的调控也很难实现,这阻碍了利用其结
有机-无机杂化金属卤化物钙钛矿材料凭借其优异的光电特性、可调节的带隙和可溶液法制备等优点,受到了广泛关注。钙钛矿太阳能电池(PSCs)的光电转换效率在短短数年内已由最初的3.8%迅速提升至25.5%。目前,高效PSCs的光活性层通常为溶液法制备的多晶钙钛矿薄膜,由于钙钛矿材料对缺陷容忍度高,使得采用低纯度的材料获得高性能的器件成为可能。为进一步研究钙钛矿材料的本征特性,本文选取钙钛矿单晶作为研究对
研究背景与目的:肝纤维化(liver fibrosis,LF)是慢性肝损伤引起的组织修复过程,也是慢性肝损伤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的必经过程。肝纤维化过程伴随着肝脏炎症反应,肝细胞死亡不仅能释放损伤相关分子,同时还能分泌炎症因子激活并维持肝星状细胞的活化。既往研究发现,肝癌组织中富含组氨酸的钙结合蛋白(histidin-rich calcium binding protein,HRC)表达升高,促进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