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室中的呼喊”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sun59379282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魔”洛夫作为当代著名的诗人,他所写的诗歌时刻关注人的生存境况、关注人的价值。具有“硬性”、“血性”,引起了评论界对他的关注。尤其是洛夫的《石室之死亡》引发了研究者们广泛的关注与无尽的解读。对于洛夫的《石室之死亡》,虽然已经有很多研究者对其进行分析阐释,但是却仍然有许多盲点值得挖掘与研究。尤其是关于《石室之死亡》中浓厚的存在主义的色彩的研究。虽然学界有着相同的认识:认定洛夫深受存在主义的影响,但是却是从整体诗歌风格出发而言,缺乏具体的文本细致分析,结论也较为浅显与简单。本文从具体文本出发,认为洛夫的《石室之死亡》在存在主义的烛照下,充分体现了洛夫对于存在主义的接受认同与修正。在诗中,洛夫将人生存于世的艰难处境,受压迫、禁锢的现实予以了表现,同时,用属于洛夫独有的、“个性化”的方式,对禁锢的现实予以了反抗。本文绪论主要引出了研究视角,简要的介绍了洛夫的研究概况与《石室之死亡》的研究动态。正文从四个方面对洛夫的《石室之死亡》进行了存在主义解读。首先,洛夫与存在主义。从时代的风貌和洛夫个人的人生经历两个角度论述了洛夫受存在主义影响的背景、契机,证明了运用存在主义对《石室之死亡》解读的可能性。第二,以存在主义的理论为背景和依据,论述了《石室之死亡》中洛夫对于存在的焦虑。展开了身份的焦虑、文化的焦虑和人、神、兽的冲突的存在主义思考。第三,以存在主义命题“自由选择”为依据,分析了《石室之死亡》中意象群所展现的选择受限,以及由此而衍生的反抗问题。第四,展现了洛夫的死亡观。从《石室之死亡》所用的意象群分析,洛夫对于死亡的态度,展现洛夫的死亡意识与生命意识。第五,对存在主义的修正与超越。洛夫虽然深受存在主义的影响,也曾自诩为存在主义先锋,但是在《石室之死亡》中,与西方的存在主义者却有着区别。他在诗歌表现了浓重的死亡的焦虑,排斥死亡,而不是存在主义所倡导的“向死而生”。在排斥死亡的同时,运用生对死进行美化,将死的恐惧转化了生的欢歌。“存在主义意识”作为洛夫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理解洛夫关注人的存在状态极其价值的一个重要的视点。《石室之死亡》是洛夫对于20世纪人的生存处境的思考与探索,里面充满了存在主义式的命题,对于它的存在主义解读,可以反映出当时人们的面世心态,还原当时的精神状态,对更进一步研究洛夫提供了手段。同时,运用西方理论对于中国诗歌的解读,也可以为中国诗歌的研究提供新的研究手段。
其他文献
新建本科院校教师队伍年轻化、高学历化、非师范化倾向十分普遍,给高校发展带来巨大活力和新鲜血液的同时,也亟待提高他们的教育理论水平和教学能力,根据调研情况分析,重点应
杜威以“经验”为基点建立了他的美学思想,打破了传统经验的二元论,实现经验与自然的连续性。经验是有机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当经验达到完满状态时发展为一个经验,再到审美经
研究目的:了解侯马市路西小学部分小学生视力状况,分析导致近视的主要影响因素,探讨乒乓球练习干预对改善近视儿童视力的效果,找出适合改善近视儿童视力的运动干预方式并进行推广
作为明代第二大辞赋家,李梦阳的辞赋创作对明代辞赋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然而学界对此尚无专题研究,学位论文阙如。因此,本文不揣浅陋,对李梦阳的辞赋首次进行了辑录和校点,并展
现代社会网络舆论的影响是巨大的,其多元性、虚拟性、速成性、情绪性等特征对政府执政能力提出挑战。政府在有效回应网络舆论中要做到维护公众表达自由、建立健全网络舆情监
:采用动物实验研究法 ,对促性腺素释放激素受体 (GnRH -R)在大鼠递增负荷训练中的表达及与性激素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显示 ,长期大强度负荷使Ta组大鼠垂体GnRH -R表达明显低
从协同学理论视角,剖析高校开展协同创业教育的战略意义、主要思路和关键制约点,指出高校应牵头构建政校企"三螺旋"协同创业教育机制,建设高校协同创业中心,搭建技术创新、产
何景明现存22篇辞赋作品,集中收录在《何大复集》中,就何景明辞赋作品的思想内容来看,主要分为:讽喻时弊的时事赋、畅言慨叹的抒怀赋、送别唱和的酬赠赋以及托物言志的咏物赋四大
阐述了编制移民安置规划的重要性和进行移民安置规划设计不同阶段的深度要求。随着水利水电建设事业的不断发展,人们已逐渐认识到系统的移民安置规划对工程建设和社会稳定的
本文以情景教学法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为基础,结合二语习得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情景认知学习理论与外语的学习动机理论,运用文献研究法、观察访谈法、逻辑分析法、归纳总结法等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