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个世纪以来由于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引发了全球温室效应的出现,导致了全球气候的异常变化,严重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发展,应对气候变化降低二氧化碳浓度成为全世界共同面对的难题。森林具有吸收并存储二氧化碳、减少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的生态服务功能,在减缓气候变化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森林维护生态平衡的作用被越来越多的国家所重视。有鉴于此,在联合国的呼吁下,联合国所有成员国共同组成的气候变化纲要公约政府间谈判委员会起草并通过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在公约中提出了碳汇概念,为全球降低二氧化碳提出新的思路。随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在东京通过了《京都议定书》,在其中提出了清洁发展机制下的造林再造林森林碳汇项目,要求发达国家通过向发展中国家购买碳排放量以完成本国的减排任务,将森林碳汇作为附件1国家的减排方式之一。国际气候会议上森林碳汇的提出不仅为全球减排提供了更有效地途径,而且为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进行国际森林碳汇项目合作提供了国际市场。根据碳排放量全球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已成为世界上碳排放量最大的国家,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之一面对发达国家提出的共同承担减排义务的要求在未来面临的减排压力将会更为巨大。全球气候会议上森林碳汇减排方式的提出,引起了我国对森林碳汇项目及其国内外法律制度的重视。这一新型的国际减排方式,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能够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而且能够促使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建立经济合作,促进国际森林碳汇交易市场的形成和完善,最终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的双重效益。因此我国也在加快森林碳汇项目的建设,制定了森林碳汇相关的法律制度,但由于我国森林碳汇项目处于起步阶段,相关的法律制度存在缺失,为了有效开展森林碳汇项目,必须对我国森林法律制度加以完善。基于此背景,本文在对森林碳汇项目产生背景、理论研究现状、研究目的及意义的综述的基础上,采取实证分析的方法、系统分析的方法、比较分析的方法、以及演绎和归纳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我国森林碳汇法律制度的建立从三个方面做了系统分析:首先,运用生态学、经济学和法学理论分析森林碳汇属性,为森林碳汇法律制度的建立寻求理论依据,并从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分析了建立完善森林碳汇法律制度的重大意义。其次,系统分析了森林碳汇国际法律机制的发展历程,通过对一系列国际气候协议的梳理,提出了森林碳汇减排制度在国际法律制度中的发展趋势。最后,在对我国目前森林碳汇项目开展情况进行考察后,归纳总结出森林碳汇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对完善我国森林碳汇法律制度提出了一些建议。通过研究分析,得出基本结论:国际社会越来越重视森林碳汇在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方面的作用,各国也都在寻求通过森林碳汇完成本国的减排任务。我国也在大力推行森林碳汇项目的开展,并逐步对相关法律制度进行了完善。但森林碳汇项目具有浓厚的国际色彩,是在全球经济化和全球一体化影响下发展出的一种国际合作模式,因此对于森林碳汇国际法律制度的研究尤为重要,只有熟悉了森林碳汇的国际法律制度才能够在借鉴中建立和完善我国森林碳汇项目相关的制度,在国际气候谈判中争取话语权,通过森林碳汇项目实现我国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