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多光谱成像的在体组织检测方法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dongshend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光谱成像技术能够同时获取在体组织的结构与谱域信息,具有分辨率高、成像范围广以及信息丰富等优势,在生物医学领域应用广泛。在在体组织检测及成像中,结构紧凑、成像速度快、低成本的成像系统是扩展光谱成像技术应用的关键。本文搭建了基于窄带滤光片以及光谱重构方法的多光谱成像系统,并通过蒙特卡洛模拟、仿体实验以及在体组织实验对其可行性和有效性进行了综合研究。首先,介绍了多光谱成像技术的成像原理,选取特定的窄带滤光片作为分光元件,搭建了一套多光谱成像系统,并对系统光路和控制软件进行优化,实现了不同光谱通道成像的匹配。进一步对测量系统的精确度及稳定性进行了评价,确定了成像系统的最佳条件。此外,提出了一种基于维纳估计对多光谱图像进行重构的方法,能够从离散、有限波长的窄带波段数据重构出全谱段的高维数据。其次,在蒙特卡洛方法基础上,研究了正向查找表模型与非线性优化方法相结合的组织光学参数反构方法。配置了含有3种不同浓度Evens Blue的仿体组织,利用本文所搭建的成像系统获取仿体的多光谱图像,并结合基于维纳估计的光谱重构算法,得到全谱段的漫反射率;结合仿体的光学特性建立正向模型,采用多元无约束非线性优化方法对仿体进行了组织光学参数重构。结果表明,500-700nm波长下,吸收系数的反构值与测量值间的平均均方根误差为5.56%,约化散射系数的反构值与测量值间的均方根误差为2.55%,验证了该系统及反构算法的准确性。最后,研究了基于多光谱成像的在体血氧饱和度检测方法。利用搭建的成像系统获取小鼠耳部区域的多光谱图像,结合维纳估计和光谱二阶导数方法,反构得到小鼠耳部血管区域的平均血氧饱和度为90%±2%,非血管区域的血氧饱和度为64%±4%。在此基础上,针对在体血氧检测的需要,根据人体皮肤结构、成分及光学特性,建立了基于血氧变化的组织正向模型。分别利用非线性最优化与光谱二阶导数方法计算在体组织的血氧饱和度,实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反构得到的血氧水平变化量分别为16.58%和10.41%。该结果与指尖血氧饱和度传感器的测量结果变化趋势一致,验证了多光谱成像系统在组织特性检测中的准确性。
其他文献
与传统成像技术相比,偏振成像及其测量技术作为一个新兴的研究方向,将传统的图像处理与偏振测量相结合,有效解决了传统成像技术在目标物体探测和识别领域遇到的问题。同时,偏振成像具有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小,不受光强强度制约等优点,在遥感、环境勘探和医疗检测等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此前偏振成像及测量主要集中于单一波长光的相关研究,即为使用灰度相机对目标场景进行偏振成像。在本论文中,我们将具体研究在宽光谱照明条
扫频光学相干层析成像(Swept Source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S-OCT)是基于弱相干光干涉的光学成像技术,不仅是目前OCT领域的研究热点,也在眼科成像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目前用于眼轴测量及眼前节成像的扫频OCT设备是分立的,不仅造成了医疗资源的浪费,也为眼科疾病的综合诊断带来了不便。针对该问题,本文研究了一种结合眼轴测量的眼前节成像方法,旨在实现
太赫兹波是指频率在0.1 THz-10 THz范围内的电磁波,介于远红外光与微波之间的电磁波谱区域。太赫兹波具有很多独特的电磁性质,如瞬态性、宽带性、低能性等。因此,太赫兹波光谱成像技术在生命科学、医学成像等领域有着极大的应用前景与应用价值。本文基于太赫兹波衰减全反射光谱成像技术,实现对不同生物材料的太赫兹光谱成像测量;基于单层和双层ATR样品模型,对胶质细胞的太赫兹波介电响应特性进行研究;开展太
近20年来,国家交通基础建设迅猛发展,全国高速公路总里程快速增长,交通设施日渐完备。其中高速公路车道线作为必不可少的交通设施之一,对于规范车辆行驶、降低事故发生率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随着高速公路投入使用年限增长,受各种天气的影响,加之高速公路上车流量大、车辆行驶速度较快,会导致车道线不同程度的磨损,给安全行驶造成隐患,因此定期巡检车道线状态,及时补修十分必要。现阶段国内高速公路车道线的缺损检测,
扫频光学相干层析成像技术(Swept Source-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S-OCT),利用样品组织的背向散射光与参考光之间的低相干干涉,对光谱信号进行反傅里叶变换实现图像深度信息的重构,具有微米级高分辨率、高信噪比、瞬时成像以及非接触式成像等特点,广泛应用于眼科学的临床诊断中,以实现活体眼的快速无创成像。本文探究了扫频OCT的成像原理及其在眼科临床诊疗中的应
全球疾病负担研究表明心脑血管疾病约占疾病总死亡人数的32%,是全球第一大死亡原因。血管内光学相干成像(intravascular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IVOCT)系统以其分辨率高、灵敏度高、可实现血管内成像,并能清晰显示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结构特征、组织特征、甚至细胞特征,获得了心脑血管介入医学临床上的广泛应用。但目前IVOCT还是仅能提供血管和斑块的散射强度成
现代工业中,复杂环境下的小尺寸零件的缺陷检测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内窥镜检测作为无损检测的一个分支,可以在复杂环境下对人眼不能直接观察到的地方进行检测,在工程建筑、汽车检修、机械检修等方面均得到广泛使用。本文设计并实现了一款用于小孔径管道零件内壁检测的工业内窥镜系统,具体工作内容如下:1、分析国内外内窥镜的发展现状,确定小型工业内窥镜的设计以硬管式内窥镜为基础,使用CMOS图像传感器代替传统目镜,让
图像语义分割是指根据语义信息,对图像中每个像素点进行分类标注的技术。它是一个计算机视觉领域的基础研究课题,它对于场景理解和环境感知具有重要的意义。然而,语义分割模型的训练需要大量可靠有效的数据集,并且语义分割图像逐像素标注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为了解决有效数据集不足和样本标注耗时耗力的问题,本文利用主动学习算法从未标注数据集中选择更有意义的样本进行标注,构造可靠有效的数据集。为了更好的实现语义
近些年来,信息作为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在新一轮信息化革命和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但是,随之而来的信息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公钥密码作为广泛应用的密码体制之一,其安全性已经成为工业界和学术界研究的重点。对已有加密算法的攻击,可以帮助我们分析算法的安全性,了解已有加密算法缺陷,采取防护措施。本文针对盲化后的密码算法提出了一种水平侧信道攻击,该方法基于聚类算法,仅用单一曲线进行密钥恢复。然而单一
显微CT(Micro-Computed Tomography,Micro-CT)以其无损检测、高分辨成像、微米级测量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微电子、材料化学、石油地质等研究领域。在显微CT进行尺寸测量时,重建图像的质量、体素大小与数量的准确是保证有效测量结果的关键。理想的系统几何位姿是显微CT成像的基础,然而仪器设备的安装定位几何参数可能存在偏差,导致重建图像质量下降。同时,显微CT系统主要硬件位于铅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