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新教师生存困境及出路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npeil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乡村新教师作为乡村师资队伍的新生力量,他们的生存现状直接影响着其生活和工作,与其之后的职业发展以及乡村师资队伍的稳定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本研究选取乡村新教师作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文献法、访谈法、参与性观察等研究方法收集相关资料。文章综合乡村新教师身处的特殊文化背景和环境变迁,深入描述了其生存状况以及所遭遇的生存困境,并立足社会学,从学校和教师两个层面剖析原因和寻找对策。全文共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本部分介绍了研究缘起、研究目的和研究方法;梳理了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并对一些重要概念进行解释,厘定相关维度。第二部分:乡村新教师生存的应然与实然。该部分首先提出乡村新教师生存的应然状态应该是和谐的、自由的、连续的生存。其次,从新教师与乡村社会、新教师与学校场域中的领导和熟练教师、新教师与自身三个维度进行实然描述和分析,总结其生存实况为乡村社会的尴尬人,学校场域的夹缝人,教学场域的挣扎者。第三部分:乡村新教师生存困境之溯源。本部分从乡村新教师个体和学校两个层面进行剖析,归纳原因四条:城乡文化冲突;学校管理科层制模式对新教师的规约;乡村学校教育价值取向的功利主义;新教师被动的选择和应对。第四部分:乡村新教师生存改善之途径。基于之前的现状描述和原因分析,文章从教师自身和学校两个维度提出解决之道,主要包括新教师需培养乡村情怀,新教师要提高跨文化生存能力,新教师应在反思中成长,学校管理制度需人本化,学校评价体制多元化,学校共同体构建等六个方面内容。
其他文献
高校是国家人才战略实施的重要平台,是国家科技、经济和文化进步的助力器,随着高校教育的进一步发展,高校管理人员的作用也显得至关重要。高校管理人员是的服务对象是教师和
为了研究某一地区年降雨量的变化规律、特点,以及该地区的旱涝情况,以便提前采取预防措施,减少灾害带来的影响,降低损失,试图通过建立小波与神经网络组合模型的方法预测年降
<正> 一子贡是孔子称赞的弟子一般人说,孔子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司马迁的《史记》中《仲尼弟子列传》共列名七十七人,并说“受业身通者七十七,皆异能之士也。”司马迁认为
“弑父”主题在西方文学中源远流长。本文从叙述学、心理学、女性主义的角度,分析了在父系文化的不同历史阶段、在不同性别的作家笔下,“弑父”主题的不同表现。指出西方父系
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对人类社会产生了深刻影响。网络的普及固然对生活质量的提高带来了便利,但也造成了社会的两极分化:虚拟的社会和现实的社会,以及与此相对应的人的分化:虚
长江中下游是我国草、青、鲢、鳙四大家鱼的主要天然产地,是四大家鱼繁殖产卵的场所,具有特定自然环境的江段能促使亲鱼鱼群产卵受精活动的完成。三峡工程建成后由于库区泥沙
<正>一、教学目标1、了解奥楚蔑洛夫前后六次的变色经过,研究"军大衣"细节描写,认识奥楚蔑洛夫这个"变色龙"形象。2、通过对社会环境的分析,理解奥楚蔑洛夫反复变色的原因,进
<正>《诗经·卫风·氓》中的女主人公一直被人们所乐道,很多人认为她的悲剧是由自身软弱的性格造成的。但仔细分析一下,就其性格而言,
清初关中遗民诗群主要由以王弘撰、孙枝蔚、李柏等人为代表的士人阶层和以青门七子及其子弟为代表的故明宗室成员构成。由于受地域文化 ,尤其是受世代相承的关学的影响 ,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