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生态文明的一种途径研究——生态旅游的教育功能视角

来源 :华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OHO33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的、环保的旅游方式,其以环境保护为目标、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在活动中要求降低对自然环境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并通过开展一系统的探索、体验、学习和认知,从而满足旅游者的心理需求,并提高旅游者的生态意识和行为,从而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但是,从近几年国内学者对生态旅游的研究来看,生态旅游虽在我国早已起步,但在发展过程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生态旅游的教育保护功能没有得到有效的发挥。  随着我国对生态文明概念及建设生态文明的要求的相关报告的提出,生态文明建设成为了当前社会建设的主要内容,生态文明的目标是促进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生态旅游既体现对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保护,又体现社会环境中人的环保意识,它本身具备生态教育功能。  本研究试图通过对生态旅游的教育体系进行深入剖析,包括教育功能的内容、目标群体、影响因素及实现途径,并结合其内外部运行机制和构成要素,构建生态旅游的教育功能体系,并结合国家生态旅游示范区对生态旅游的教育功能进行案例研究,从而得出全文的主要结论:(1)前往生态旅游区成熟、知名度高的景区的旅游者文化水平普遍较高,已经具备了潜在的生态意识和环境责任感,但缺乏一定的生态行为。(2)生态旅游的教育目标群体包括旅游者、导游人员、社区居民、旅游管理人员、景区工作人员、政府人员和学生;教育内容包括道德方面、文化知识、环境保护、审美和技能等;教育途径可通过景区、学校、社会及法制规章等方面。(3)生态旅游教育功能的实现对生态文明的影响体现在提高国民素质和生态意识、促进人的消费行为的转变、改善生态环境、传承生态文化及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五方面。
其他文献
本文以尤溪县为例,分析其耕地资源特点及利用变化驱动力,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以期对促进当地耕地可持续利用乃至保障全省粮食安全提供一定参考。  研究发现,多山地形和多样性
海口市和三亚市是海南省的两个重要旅游城市,一直都是代表海南省整体城市形象的窗口示范城市,无论是城市建设,还是城市旅游发展建设,在海南省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海南国际旅游
美育,即审美教育。它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除了德育、智育外,还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近代学者王国维曾对美育的重要性作了论述,他认为培养“完全人物”——体育、心育(智育、美育、德育)全面发展的人,必须重视并实施美育,因为“美育者一面使人的感情发达,以达完美之域;一面又关德育和智育之手段”。语文课程标准也提出:语文课程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
教育区位的研究是经济地理学研究领域中新的研究方向,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大学区位成为最具有时代特征的空间结构形态之一。知识经济对人员素质的高要求加剧了对教育的需
城市土壤是城市生态环境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城市土壤既直接影响密集的城市人群,涉及众多的生命健康与安全,还通过水体、大气间接地影响城市
基础设施作为满足公共需要为目的的特殊的产品,是社会经济的发展基础与人民生产生活密不可分。市场机制以价值规律为核心,以利益最大化为动力诱导生产者和消费者进行竞争,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