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No.12、No.13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意义

来源 :内蒙古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ongliong60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胃癌No.12、No.13淋巴结清扫的必要性,巩固和深化胃癌淋巴结清扫的范围。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至2012年间鄂尔多斯市中心医院收治的59例行胃癌D2根治术并同时加行No.12、No.13组淋巴结清扫的患者(研究组),以1:1的配对方式选择同期行胃癌D2根治术的患者加以比较。两组病例中男性74例,女性44例,年龄为48~79岁(平均年龄54.8岁),所有病例术前影像学检查均未发现远处转移,胃镜检查病理学类型均为腺癌。比较研究组及对照组术中、术后及3年生存情况,总结与分析胃癌患者临床病理学指标与生存率之间的关系。  结果:  研究组与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并发症的差异均不显著,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59例患者,No.12淋巴结转移阳性率:12a石蜡:13.55%(8/59)、12aHER2:25.42%(15/59),12b石蜡:15.25%(9/59)、12bHER2:23.72%(14/59),12p石蜡:3.39%(2/59)、12pHER2:6.78%(4/59),12h石蜡:0%(0/59)、12hHER2:3.39%(2/59)。No.12淋巴结总体转移率石蜡:16.94%(10/59)、HER2:28.81%(17/59),No.13淋巴结转移阳性率:石蜡:3.39%(2/59)、HER2:10.16%(6/59)。N3站淋巴结总体转移率为28.81%(17/59),研究组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89.83%(53∕59)、64.4%(38∕59),对照组1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74.57%(44∕59)、42.37%(25∕59),1年、3年总体生存率为82.2%(97∕118)、53.39%(63∕118)。研究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单因素结果分析可见:患者年龄、性别、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瘤的部位与生存率无关,(P>0.05)。而肿瘤浸润深度(T)、淋巴结转移(N)、淋巴结的清扫等是影响胃癌根治术预后的相关因素(P﹤0.05);  结论:  胃癌D2根治术同时加行第No.12、No.13组淋巴结清扫具有可行性及必要性。
其他文献
目的观察和比较等效剂量的布托啡诺、曲马多和芬太尼分别复合罗哌卡因用于剖宫产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90例择期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手术的患
猪苓汤对于血虚阴亏、水热互结所致的心律失常具有较好的疗效,本文结合阵发性房颤以及阵发性室上速两则病案,阐述猪苓汤对心律失常的治疗意义,分析临床应用该方治疗心律失常
第一部分:慢性偏头痛对情感障碍的影响  研究背景与目的: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偏头痛与抑郁之间存在明确的双向关系,本研究组既往研究表明抑郁大鼠模型表现为更严重的头痛程度
目的 报道1例鼻咽部胸膜外孤立性纤维瘤(EPSFT)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治及预后,并结合文献复习该病的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单位收治的1例鼻咽部胸膜
背景视网膜色素变性(retinitis pigmentosa, RP)是视网膜光感受器细胞和色素上皮细胞变性导致夜盲和进行性视野缺损的一组具有临床亚型的遗传性致盲眼底病,在大多数种族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