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糖尿病是临床上非常多见的慢性疾病之一。本病可导致多系统损害,引起多个器官和组织的慢性病变、功能减退及衰竭的特点。糖尿病分为1型糖尿病(T1DM)和2型糖尿病(T2DM),临床上以T2DM患者为主。胰岛素抵抗(IR)被认为是T2DM发病的重要因素,大部分T2DM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IR,且贯穿于T2DM发生和发展的全过程。因此,治疗IR可以控制T2DM的发生发展的主要途径之一。本课题主要分为临床观察及实验研究两个部分。临床观察选取T2DM胰岛素抵抗患者服用清肺泻肝汤来进行临床观察研究;实验研究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S D大鼠,并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造模,灌胃清肺泻肝汤进行清醒状态下大鼠尾动静脉插管高胰岛素一正血糖钳夹实验研究。研究一:“清肺泻肝汤”加减方治疗T2DM胰岛素抵抗的临床观察目的:观察比较“清肺泻肝汤”加减方联合二甲双胍与单用二甲双胍治疗T2DM胰岛素抵抗患者的疗效,并观察两组用药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游离脂肪酸(FFA)、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固醇(TC)水平。探讨“清肺泻肝汤”加减方治疗T2DM胰岛素抵抗患者的临床疗效及药物的安全性。方法:T2DM胰岛素抵抗的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清肺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控制饮食及适量运动等基础治疗,再给予降糖药二甲双胍缓释片,1g/次,一次/d。在此基础上,清肺组同时服用“清肺泻肝汤”加减方,药物组成:葛根25g,藁本15g,升麻15g,白芷15g,黄芩15g,桔梗15g,莱菔子30g,蒲公英25g,大黄7.5g,土茯苓15g,万年蒿15g。日1剂,水煎取汁400ml,早晚2次饭后服。观察2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空腹游离脂肪酸(FFA)、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情况。高压液相法检测HbA1c,酶联法测定FFA,采用公式(HOMA-IR=FPG×FINS/22.5)计算 HOMA-IR。结果:清肺组与对照组对降低空腹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均有疗效(P<0.05),而且清肺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朝医方清肺泻肝汤加减方治疗太阴人T2DM胰岛素抵抗患者疗效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研究二:清醒状态下大鼠尾动静脉插管高胰岛索—正血糖钳夹实验目的:通过清醒状态下大鼠尾动静脉插管高胰岛素—正血糖钳夹实验来评估,大鼠胰岛素抵抗状态。方法:SD雄性大鼠30只进行7天适应性喂养,利用随机法将其中一组设为正常组,以普通饲料喂养,其它25只大鼠使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4周,而后通过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制造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模型。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模型制造成功后,使用随机法将五组模型大鼠分为二甲双胍组,模型对照组,清肺泻肝汤低剂量组,清肺泻肝汤中剂量组、清肺泻肝汤高剂量组;分别给予对应药物灌胃治疗,正常组和模型对照组仅给予相同量的生理盐水灌胃,连续4周,每周测定体重,灌胃第10天、第20天、第30天后检测大鼠的空腹血糖(F BG),灌胃4周后清醒状态下进行尾动静脉插管高胰岛素—正血糖钳夹实验,检测各组大鼠的葡萄糖输注率(GIR)、葡萄糖输注率变异系数(CV均数)、胰岛素(FINS)。钳夹实验结束后统一处死眼球取血,测定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糖化血红蛋白(H bAlc)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清肺组能显著降低空腹血糖(P<0.05);与对照组比较清肺组的葡萄糖输注率要高;清肺组能够提高大鼠的胰岛素敏感性;能够降低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并且提高高密度脂蛋白(P<0.05)。结论:实验数据表明,清肺泻肝汤具有降低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大鼠的血糖、血脂,并且可以提高大鼠的胰岛素敏感性,减轻胰岛素抵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