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双酚A(Bisphenol A,BPA)是聚碳酸酯与环氧树脂合成原料,在食品包装涂层、塑料中具有广泛应用。鉴于BPA暴露具有健康风险,近年来其使用被严格限制。双酚S(Bisphenol S,BPS)是BPA主要替代物之一,已被广泛用以生产“BPA-free”产品。研究表明BPA的使用与肥胖及糖尿病风险的增加存在关联,然而其替代物BPS暴露的潜在影响尚不明确,替代的安全性问题目前引发许多争议。本论文针对上述问题,构建3T3-L1前脂肪胞分化模型,开展基于超高效液相色谱-质谱(UPLC-MS)联用的非靶向脂质组学研究,以表征BPA/BPS暴露对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的脂质代谢重编程,探讨潜在的毒理学机制,为暴露健康效应研究及风险预测提供理论依据。论文主要工作如下:一、3T3-L1前脂肪细胞脂质组结构鉴定。基于脂类色谱保留行为及一级/二级高分辨质谱信息解析,结合脂类图谱数据库,对3T3-L1前脂肪细胞中的脂质组进行结构鉴定。本章共准确定性583种脂质分子,具体涉及55种鞘磷脂(14 Cer,7 CerG1,34 SM),305种甘油磷脂(17 LPC,4 LPC e/p-,87 PC,50 PC e/p-,8 LPE,32 PE,25 PE e/p-,1 LPG,28 PG,28 PI,7 PI e/p-,18 PS),173种甘油磷脂(19 DG,106 TG,48 TG e/p-),35种脂肪酸(FA),14种心磷脂(CL),1种胆固醇酯(ChE)。本章内容为暴露条件下的脂质代谢重编程研究构建表征基础。二、BPA及BPS暴露对前脂肪细胞分化过程脂质组代谢影响的研究。构建3T3-L1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模型,采集分化过程中0-8天的时间序列样本进行脂质组学分析,以考察BPA与BPS暴露对分化过程的早期影响。结果表明,BPA和BPS在不同剂量(0.01、1和100μM)作用下均可引起细胞脂质组的全面紊乱。尽管BPA比BPS具有更为明显的脂质组代谢扰动作用,但BPS暴露诱导的脂质组重编程模式与BPA相似。结合差异代谢物富集分析所发现的CLs、PGs与LPGs的显著变化,以及潜在暴露效应标志物CL(70:7)和PG(38:4)的确定,揭示了BPA/BPS暴露对心磷脂和磷脂酰甘油代谢、脂肪酸代谢的关键重构,结果表明其涉及影响机体能量稳态和胰岛素有效性,并与胰岛素抵抗风险的增加之间存在关联。本章研究将对揭示暴露效应的潜在机制提供新的视角,BPS暴露是胰岛素抵抗相关代谢性疾病发展的潜在危险因素,应谨慎使用其替代BP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