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本研究,了解体育学院学生脊柱脊椎的实际状况。同时在此基础上找到能够方便和及时对大学生脊柱和脊椎进行有效监测和评估手段或方法,进而在工作学习中指导和建议大学生开展对脊柱脊椎健康有利的体育活动,提供客观准确的理论依据。方法:本测量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浙江师范大学在校学生150人,对实验对象进行健康基本情况的问卷调查,随后测量其脊柱脊椎关节角度,以及矢状面曲度与活动度的测量。采取取实验研究的方法抽取150名学生中的20名体育专业的学生进行不同负重下脊柱关节角度以及脊柱胸腰段脊椎受压力下的蠕变特征研究,并对照标准范围,分析体院学生与普通人之间脊柱脊椎关节角度的异同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普通相关性分析对实验数据和受测者进行基本情况、相关性进行分析并做出关于脊柱负重后的脊柱脊椎角度变化的曲线,对脊柱脊椎负重后的变化趋势进行评估;最后运用逻辑分析法分析来反向推理影响因素和原因。结果:1.通过测量,发现受测者男女性的脊柱脊椎胸腰段关节角度大部分在标准范围内,但是受测者男女性在直立姿势下,均发现第一胸椎与标准范围差别较大,以及基本超出标准范围的最大或者最小值,差异性显著,可以认受测者男女性的脊柱脊椎胸椎第一节段与普通学生差异显著;同时还发现腰段脊柱脊椎部分的生理弯曲发生了较大的改变(标准范围内),由原来的前凸“C”型,转变为成为后凸“C”型进而变得比较平直。前屈姿势下,胸椎部分与标准范围基本一致,腰椎部分的关节角度明显低于标准值,差异性显著。后伸姿势下整体男女各不相同,而且与标准也不相同,男性角度小于女性角度,而且男女性腰椎部分的折线图生理弯曲都不明显。同时,发现男女性的Sac/Hip的角度值(即骶角),明显高于普通人,差异性非常显著。不同负重对脊柱脊椎关节角度的研究中,随着负重按照体重百分比的增加,发现胸段脊柱脊椎关节角度会逐渐减小,腰段脊柱脊椎关节角度会逐渐增加。同时对脊柱脊椎胸腰段Length的统计测量中,认为人体脊柱脊椎胸腰段的长度会随负重,增加而变短,特别是在负重百分之十之前,对脊柱脊椎长度的影响差异显著。由于测量的数据较少,无法找出一定的数量关系,但研究认为,负重不要超过自身体重的百分之十,否则会对自身脊柱脊椎造成不良影响。结论:1.体院学生与普通学生相比较,脊柱脊椎胸椎第一环节有一定的差异性,以曲度活动度来对比,体院学生脊柱的曲度活动度均大于普通大学生,体育男女性对比,女性的活动性、柔韧性优于男性,但是男性脊柱的稳定性优于女性。用男女性Sac/Hip的角度值来对比,发现体育学生的身体形态男女性对比,男性的Sac/Hip角度大于女性,而体育学生的Sac/Hip明显大于普通人。而Sac/Hip可以代表人体臀部的上翘,研究认为长期的训练使体育学生身体形态发生一定的改变。2:经过对伏案时间以及脊柱关节角度的相关性分析,认为长时间的伏案(每天超过7小时)会对人体脊柱造成不良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