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互联网已经深入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越来越多的人通过网络这种工具来获取信息、进行交流,甚至有相当一部分人以网络为载体进行学习、工作与生活。随之而来,网络对人们的思想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让我们的思想政治工作者不得不积极面对这样一个新的载体。 1.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 互联网起源于美国国防部高级研究计划局(ARPA)于1968年主持研制的用于支持军事研究的计算机实验网ARPANET,其建网初衷在于帮助美军研究人员通过计算机交换信息。过去十年,互联网在我国也得到高速、健康、协调、稳健的发展。 互联网逐步成为继报刊、广播、电视这三类传统大众传媒之后的第四媒体。其上的各种思潮对人们的思想政治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网络成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载体。今天,网络社会已经成为人类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以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为标志的网络生活已经成为一种新的生存状态;以交互性、虚拟性和创新性为标志的新社会运作模式已经产生。 2.网络载体分析 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相比,网络载体具有如下的特征和优势:网络上内容丰富、形象、生动;信息在网络上飞速传播,是传统方式无法比拟的;人们可以自由地在网络上发布信息、发表言论、收发数据;匿名上网,又使网络具有高度隐蔽性;网民们可以实时或非实时地在网络上进行交互。 互联网的这些特征给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一些新的问题: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大国,充分利用其掌握的信息传播控制力和影响力,极力向世界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政治制度、文化思想,人们的思想观念正面临空前的冲击;目前英语文化尤其是美国文化,已借助新型的传播技术在全球范围内形成新的文化霸权;信用危机已成为网络社会中一种公开的秘密;网络文化的快餐化、工具化致使传统文化发生了某种失范和滑坡;长时间沉迷于网络,容易诱发心理障碍,情感冷漠,社交能力下降,人际关系淡化;过分关注网络导致了现实社会中的道德相对主义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