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840年的鸦片战争使坚船利炮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帝国主义列强瓜分中国邻土、侵占中国权益,中外关系发生了极大地变化。为了适应突如其来的剧变、挽救民族危亡,对外交往被提上重要的议事日程。外交事务关系到民族的兴亡,也关系到国家的命运。因此,近代外交在中国应运而生。随着近代外交的产生,外交官的重要性也日益凸显。民国时期已经产生了近代中国的外交官。他们折冲樽俎、挽救民族权益,做出了重大的贡献。湖南籍的民国外交官也是这支外交队伍中重要组成部分。虽然他们人数不多,但是他们在民国对外交往中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据笔者统计,1919至1949年问,湖南共出现了14位外交官,他们职位不同,功过不一。本文将以14位民国湘籍外交官为研究对象,对他们出现的背景、基本情况、主要活动、特点与影响展开研究。本文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湘籍外交官群体形成的背景。本文从近代外交体制的建立和职业外交官的产生、近代湖南教育的变革、湖湘文化的影响三个方面阐述民国湘籍外交官群体的形成背景。本章将分析近代外交体制的建立和职业外交官的产生对民国湘籍外交官群体形成带来的影响,也将说明湖南近代教育的变革和湖湘文化对湖南外交人才的出现产生的影响。第二,民国时期湘籍外交官的基本状况。本文从民国湘籍外交官的学历背景、家庭出身、宗教信仰、婚姻状况、职务层次、入职年龄、入职途径、离职原因方面分析民国湘籍外交官的基本情况。第三,民国湘籍外交官的主要活动。本章主要介绍民国湘籍外交官的主要活动,包括争取外交支持、维护中外邦交、维护国家主权、践行国际正义以及对外情报的搜集和研究。第四,民国湘籍外交官群体的特点及影响。本文将民国湘籍外交官与晚清湘籍外交官做了纵向的比较,总结出民国湘籍外交官更加职业化、人数有所增加但未出现代表性的外交人才、外交官的来源多元化的特点;我又将民国湘籍外交官与民国其他地区的外交官群体做横向比较,总结出民国湘籍外交官具有数量少、功绩居小以及外交实践都发生在1930年以后的特点。最后,我分析了民国湘籍外交官群体的影响,民国湘籍外交官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民国外交官丰富了湖南的人才群体;民国湘籍外交官对民国外交做出了较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