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eline panleukopenia virus,FPV)又可以称之为猫瘟热病毒、猫细小病毒,是引起幼猫以呕吐、腹泻、体温呈双向热、白细胞严重减少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的病原。该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病死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给养猫行业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FPVVP2基因全长1755bp,编码584个氨基酸,VP2基因决定FPV病毒的宿主特异性、血凝性和抗原性,VP
【基金项目】
:
宁夏大学研究生教改项目,课题名称:宁夏大学兽医硕士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与实践,项目编号:YJG01837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病毒(Feline panleukopenia virus,FPV)又可以称之为猫瘟热病毒、猫细小病毒,是引起幼猫以呕吐、腹泻、体温呈双向热、白细胞严重减少为主要临床特征的病毒性传染病的病原。该病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病死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给养猫行业带来了巨大经济损失。FPVVP2基因全长1755bp,编码584个氨基酸,VP2基因决定FPV病毒的宿主特异性、血凝性和抗原性,VP2结构蛋白是FPV的主要结构蛋白,同时在病毒的感染和复制过程起着重要作用,可以诱导动物机体产生中和抗体,起到自我保护作用,还具有装配病毒样颗粒的能力,同时是重要的免疫源性蛋白。1、为了了解宁夏银川地区家养猫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的感染情况,根据Genbank所收录的(190/73株)FPVVP2基因选择其保守序列,设计一对检测FPV病毒的特异性引物。2021年3月至11月间,分别从银川兴庆区宠谊家动物医院以及西夏区、金凤区部分宠物医院、诊所收集22份家养猫的腹泻粪便样本和3份疑似感染FPV患猫的眼口鼻分泌物样本中,利用CRFK细胞从25份样本中分离鉴定到10株FPV,且10株FPV细胞培养物在不同时间出现萎缩、变圆、脱落的细胞病变(Cytopathic effect,CPE)现象,后对这10株FPV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病毒形态学观察、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ndirect immunofluorescence assay,IFA)、TCID50检测、电镜负染等进一步鉴定这10株FPV毒株。在通过设计FPV病毒VP2全长基因引物,进行10株FPV分离毒株VP2基因的扩增及测序。2、VP2基因作为FPV结构蛋白的主要编码基因,它包含结构蛋白所有的中和抗原位点,因此选择VP2基因作为本试验的靶基因。通过对10株分离株VP2基因序列分析结果表明:10株分离株与引物参考株(190/73株)VP2基因核苷酸一致性为98.8%-99.3%、与标准(FPV-CU4株)VP2基因核苷酸一致性为98.8%-99.2%,分离株和引物参考株、标准株的氨基酸一致性均为86.9%-97%。3、通过与参考引物株(190/73株)VP2基因核苷酸序列相比后发现有13个基因位点的改变,有7处同义突变,其余6处为散在突变。分离株集中出现突变的氨基酸位于(200-250)位,分别是分别是213位Gln→Thr的突变,232位Val→Gln的突变。FPV12号344位Ser→Pro的突变,是分离株中独有的突变。遗传进化树分析结果显示,10株FPV分离株只有FPV21号和FPV24号与中国(南京)CPV-2c型毒株MH476592、MF805797亲缘关系最近聚类成一个小分支,其余毒株与国内现阶段FPV流行毒株(长春、上海、吉林)亲缘关系较近,处于同一个分支之内,但是没有形成明显的中国分支。综上所述,本研究分析了宁夏银川地区家养猫FPV感染情况,从分子水平上说明了宁夏银川地区FPV的流行及其遗传进化情况,明确了 FPV分离株与其它国内外流行株之间的亲缘关系及变异情况,为该地区家养猫猫泛白细胞减少症的防控及合理免疫程序的制定提供了一定的数据支持,同时对该地区后续FPV的研究工作提供了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微课”的出现使得各学科的教学水平明显上升,教学质量也有了显著变化,学生对于“微课”的接受能力很强,可以在“微课”中更深刻地体会实验细节,从而养成科学严谨的学习态度。本文以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为例,探索“微课”与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之间的融合,了解在科技不断进步发展的今天,“微课”如何利用科技的力量提升高中化学实验教学质量及德育水平。
<正>“问题意识”指的是学生在认知活动中意识到的一些难以解决的、疑虑的实际问题或理论问题时,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研究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是激发一个人努力学习、积极解疑、不断创新的原始动力。宋代陆九渊在《语录下》中讲道:“为学患无疑,疑则有进。”物理学家海森堡也说:“提出正确的问题往往等于解决了问题的大半。”学生只有拥有了问题意识,才能拥有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高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条件下才能得到预期结果,化学实验的成功离不开多种条件的调控,在复习备考过程中,引导学生不断强化反应条件意识,才能更好地把握实验原理和操作细节,切实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素养.
<正>初中化学的学科特性决定了教师要在教学中重视细节教学:首先,初中化学内容理论性较强,需要教师从生活化角度入手,消除学生普遍存在的畏难情绪;其次,初中化学中实验教学占比高的特点也要求教师重视细节,教授学生如何认真观察实验,从而形成精密的知识体系。以山东教育出版社九年级第五单元"定量研究化学反应"第一节"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守恒"为例,探究教师应如何做好细节教学。一、推想、对比细节,提升创新能力实施细
<正>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其学科特点决定了知识点多而零散。同一类问题在各本教材的不同章节多次出现,使学生难以形成知识体系。若教师对细节不分重点、不分类别逐一讲解,容易使高考复习课变成科普讲座,更谈不上落实化学核心素养。面对化学中海量的细节知识,各位教师只能对教学的全过程进行研究,如对学生做过的试题、犯过的错误、暴露的坏习惯和高考试题的考查角度等进行深入分析,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放大细节、专题
实验在高中化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学生学习的重点。教师在高中化学实验教学实践中,增强信息技术应用意识,总结信息技术的应用技巧和方法,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能够促进化学实验教学质量进一步提升。本文主要探讨借助信息技术深化学生理解、模拟实验过程、展示实验细节、整合实验内容、开展训练活动等策略,以供参考。
很多化学教师在开展实验教学时,所运用的教学方法单一,不仅无法充分发挥实验的作用,而且影响了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为了改变此种现象,教师需要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模式,调整化学实验的内容,引导学生留意实验中的小细节,同时合理开发与利用教学中的实验资源,为学生打造高效的实验课堂。
乡村振兴战略是继脱贫攻坚战胜利之后持续推进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政策纲领,是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总抓手。其中,数字乡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新的动力源泉,极大地改变了乡村的发展道路。基于此,为了促进乡村数字化发展、助力乡村振兴,课题组梳理了数字乡村助力乡村振兴的内在逻辑,并从数字基础设施、产业数字化、做强人才链、精准防返贫、文化资源数字化等方面提出了数字乡村助力乡村振兴的发展路径,为农业全面升级、农村
我国传统数学文化融入数学教科书是课程标准对教科书编写的基本要求,也是实现文化传承与发展的重要举措。以2019年出版的人教A版高中数学教科书为研究对象,从内容分布、呈现方式、认知水平、表征特征四方面进行研究发现:我国传统数学文化融入高中数学教科书的内容分布范围广泛,文化独特内涵得到充分彰显;呈现方式较为多样,利用文化情境创设问题颇具特色;认知水平设置合理,文化与知识内容的联系密切;表征特征突显“单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