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中国青海省环青海湖为研究区,利用现代卫星遥感技术,结合与其同步进行的实地调查采样、地面遥感以及GPS技术测量,创建了从现势TM影像数据直接测算草地植被变化特征参量的定量方法和统一的草地植被变化反演模型。利用不变地面参照物对历史影像进行辐射特征标准化处理,并将校正的多时相影像输入GIS中,监测了草地植被变化的时空变化规律。然后,将这种规律与影响草地植被变化的各种自然与社会经济驱动力因子综合起来,分析了草地植被变化机理。 通过此项研究,得到了以下一些结论: (1)研究区草地植被盖度和可食牧草率分别与植被指数NDVI和SAVI的相关性最大,它们的反演模型分别为: 盖度=210.57*NDVI-47.915(R~2=0.74) 可食牧草率=318.11*SAVI-52.13(R~2=0.73) 经实地验证,总精度分别达到89%和87%。 (2)在草地植被的非均质性且地面采样又小于空中采样的情况下,直接根据实测样方与其对应像元值,即按传统的样点——像点的研究模式,很难建立草地植被变化指标实测值与像元值间的统计关系。本研究以地面遥感的反演结果为基础,提出了对TM影像值做校准的线性模型,建立了草地植被变化指标与TM影像之间的相互关系,实现了从地面遥感——空中遥感的转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3)研究区草地植被的恢复性与退化性变化并存,有些地方草地植被得到了恢复,而同时另一些地方又发生了退化,但整体上表现出一个局部的比较缓慢的退化性变化过程。 (4)研究区草地植被的变化对全球气候变化有一定响应,但气候因素不是唯一的影响因素,其他自然与人文因素的影响也不能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