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缺省默认是指言语中存在缺省、而交际双方共同默认的一种非常普遍的言语现象。它是一种特殊的省略形式,其特殊性表现在无法从上下文中直接找到所省略的部分。古往今来,国内外学者从不同的视角对省略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主要是从句法和修辞等角度来展开,缺乏从认知的角度对省略现象进行研究,尤其没有对缺省默认这一特殊的言语现象进行认知研究。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认知语言学家提出了多种理论对语言进行认知解读,这些认知语言学理论对缺省默认的阐释很有裨益。文章运用认知语言学理论中的“突显理论”,结合其主要参数视角,运用反映突显理论的主要运作机制“图形--背景理论”,对言语中的缺省默认现象进行认知分析和研究。文章指出,缺省默认作为背景,与突显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突显与缺省看似一对矛盾体,其实二者互为映照,互为补充。人们在观察某一事物时,因为事物的某一方面因视角的选择而得以突显,其它方面则处于隐伏的状态被缺省,缺省的部分是背景,突显的部分是图形,也就是呈现在读者面前的带有缺省默认的语言表现形式。文章发现,缺省默认的产生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即:1)信息有效性编码原则。强调在编码过程中,缺省默认的运用能使语言表达精炼、行文简洁、交际高效;2)省力原则。交际过程中,无论是发话者还是受话者不但都希望交际成功,而且还希望尽量缩小为话语所付出的努力;3)合作原则。在运用缺省默认的语篇交际中,发话者必须充分考虑受话者的知识储备和语境因素;4)相关原则。在缺省默认语篇的解码中,必须找出话题和语境的最佳关联,通过语境的关联性对缺省部分来回梳理,缜密推导,合理筛选,以便在文本转换中准确地填补语义空位,实现翻译的等效性。文章认为,突显理论对主语、谓语、宾语和结构词的缺省默认的识解很有说服力:动作的执行者,作为背景缺省默认,而动作行为本身作为图形而得以突显;动作的执行者和接受者之间的谓语动词缺省默认,主语和宾语得以突显;动作的接受者作为背景缺省默认,动作行为得以突显;结构词的缺省默认,突显的是小句。运用突显理论对缺省默认语篇进行认知分析,不但符合认知法则,而且切实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