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 PCM)目前病因尚不明确,病理学诊断目前为本病的金标准。本研究拟采用胸腺肽a1干预浆细胞性乳腺炎家兔模型前后所引起的血清学免疫标志物的变化(包括免疫球蛋白IgG、IgA、IgM、CD4、CD8阳性细胞百分率)来探讨胸腺肽a1在浆细胞乳腺炎免疫机制。本研究通过采用病人浆细胞性乳腺炎无菌病变组织匀浆接种到家兔来诱导病变,然后检测病变家兔血清学免疫指标的变化,分析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发生发展过程中B、T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的变化与本病可能的关系,进一步探讨浆细胞性乳腺炎的免疫发病机制,及胸腺肽a1治疗浆细胞乳腺炎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材料来源:收集宁夏地区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手术中切取的病变组织;标准家兔同龄、体重相近未孕雌性家兔(购自宁夏医科大学实验动物中心)35只。随机分为共4组,分别为:生理盐水组、正常乳腺组织匀浆组,不注射药物模型组、模型组,模型组给予药物皮下注射0.12mg(kg·d)。正常乳腺组织匀浆组5只,其余三组每组10只,(2)通过向家兔乳腺部位注射浆细胞乳腺炎无菌坏死组织物匀浆来诱导建立浆细胞乳腺炎动物模型。病理组织检测确认病变形成。(3)胸腺肽a1干预治疗:将胸腺肽a1皮下注射入病变家兔体内。并在治疗前、后的不同时期取家兔的静脉血清。用ELISE试剂盒和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不同时期各组家兔的血清免疫标志物的变化。(4)数据统计:SPSS18.0统计软件包,其中率的检验采用卡方检验,以α=0.05为检验水准。结果1病理结果显示:7d-14d模型组家兔乳腺导管明显扩张,其内淤积大量上皮细胞及坏死碎屑,管周纤维化程度增加,并有大量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尤其是浆细胞浸润。2免疫学检测结果:种植7d、14d时检测正常组与不注射药物模型组、模型组家兔血清中IgA、IgG、IgM、CD4~+/CD8~+的含量,种植7d时血清中IgA、IgG、IgM、CD4~+/CD8~+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 <0.05);14d检测结果显示IgA、IgG、CD4~+/CD8~+含量变化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0.01),IgM含量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胸腺肽a1注射组与不注射药物组免疫指标统计结果对比显示,注射治疗药物胸腺肽a1后3d后IgA、IgG、IgM的含量变化均无统计学意义;CD4~+/CD8~+有统计学意义(P<0.05)。注射7d后CD4~+/CD8~+有统计学意义,IgA、IgG、IgM无统计学意义。结论1、浆细胞性乳腺炎患者病变组织可以诱导雌性家兔乳腺组织出现类似病理临床表现。2、模型家兔血清中IgA、IgG、IgM、CD4~+/CD8~+的含量在不同时期有显著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