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部湾水体及沉积物中生物硅的研究

来源 :厦门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nzha2h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物硅(biogenic silica,BSi)指来源于硅藻、放射虫和海绵骨针等硅质生物的无定形硅。生物硅作为表层初级生产力及水体环境历史的良好指标,被广泛地应用于古海洋学和古气候历史的追溯工作中,而且对生物硅的生产、溶解、埋藏的研究有利于系统地了解整个海洋环境中的硅循环,并有助于认识全球海洋中碳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本研究通过实验筛选出了适合北部湾沉积物样品中生物硅测定的实验条件,并发现在生物硅的提取过程中有连续振荡和采用圆底离心管作为反应容器,能增大样品与提取液的接触面积,提高提取的效率。确定沉积物中总生物硅的测定方法为:以0.5 mol/L Na2CO3作为提取液,50 mL圆底离心管作为反应容器,固液比为1 g/L,在90℃恒温振荡水浴中连续提取5 h。应用该方法对国际互较样品的测定结果都在标准值范围之内。为了减少与光合作用没有直接联系的放射虫和海绵骨针的干扰,能更准确地指示表层初级生产力状况,本研究还建立了一套将硅藻来源的生物硅与总生物硅区分测定的方法。通过对北部湾春季和秋季航次的采样调查,得到以下主要结果:(1)悬浮颗粒态生物硅(PBSi)的水平分布规律为北部高南部低,近岸高远岸低;由于浅水区的表底混合均匀,湾北部和海南岛沿岸海域站位真光层表底PBSi的变化不明显:北部湾的PBSi浓度存在季节差异,秋季高于春季:PBSi的含量与营养盐、浮游植物、叶绿素α和初级生产力有较好的相关性。(2)北部湾表层沉积物中生物硅的含量为0.58%~1.68%,平均值为1.1%,与南海南部陆架浅水区(<200 m)的生物硅含量比较接近:硅藻来源生物硅与总生物硅的分布情况均为湾北部和海南岛沿岸海域高,而湾中部和湾南部深水区的含量相对较低。(3)利用BSi在沉积物中的垂直分布规律和硅藻来源生物硅占总生物硅的比例推算出:北部湾研究海域的沉积速率平均为2.0~3.0cm/yr,近岸浅水海区高,离岸深水区低;沉积物中生物硅的年溶出速率为0.49%~1.52%,其中,湾北部海域和海南岛沿岸海域受陆源输入的影响生物硅的溶出速率比较高,湾中部深水区硅藻来源生物硅的溶解速率相对较低,南部深水区受南海表层水和次表层水的侵入,以及高盐度等因素影响,硅藻来源生物硅的溶出速率也较大。(4)多数测站沉积物中的总生物硅和硅藻来源生物硅,从沉积物表层到下方十几厘米的深度范围内,都呈现含量随深度增高的趋势,表明近年来北部湾的硅藻沉积减少,反映了北部湾浮游植物群落中硅藻和其他硅质生物生物量下降的趋势。
其他文献
本文分别以镁盐和造纸草浆黑液、镁盐和商品活性炭为原料,经二氧化碳活化制备氧化镁/活性炭复合材料。采用均匀设计法得到制备氧化镁/活性炭复合材料的最佳条件,采用比表面积及孔径分析、扫描电镜(SEM)、X射线光电子能谱(EDX)、X射线衍射(XRD)等现代分析手段对产物进行了分析表征,研究了氧化镁/活性炭复合材料对水体中的阴离子染料弱酸性红2R、活性黄ST-4RFN、重金属离子Cu~(2+)、Cr(VI
随着海洋石油开采及海上油运的发展,溢油事故频频发生,造成严重的海洋石油污染。石油污染给海洋环境和海洋生态系统带来了严重的危害,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可持续发展
学位
《舌尖2》无疑是一款成功的产品,据了解,《舌尖2》投入成本约为3000万左右,播出带来的收益已经超过1个亿。长期研究纪录片的何苏六教授曾公开表示,《舌尖2》在海外的版权销售单集价格达到6万美元,创下中国纪录片海外销售最好成绩,这个价格已与国际接轨。  商业上的成功只是一面,社会影响收获更大。在《舌尖2》中,制作团队实现了更大的“野心”:透过美食,描绘了当代中国人在时代变迁下的生存状态,这不光获得了
粘膜免疫系统作为特异免疫防御的第一道防线保护机体免受病原体的侵袭。多聚免疫球蛋白受体(polymeric immunoglobulin receptor,pIgR)是在哺乳动物粘膜免疫中起着介导分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