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建国以来,经济发展一直都是国家发展的核心问题,重中之重。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国实现了长期、持续、快速、平稳的增长。在过去的“十一五”规划中,面对投资增长过快、贸易顺差过大、流动性的过剩,以及结构性、输入性的物价上涨等问题,我国采取了正确的政策措施,有效地防止了问题的扩大和恶化。目前,国际经济复苏缓慢,基础不牢固,同时国内经济增长也存在着结构性和体制性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实现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就成为了当务之急。
本文对哈罗德多马模型和“双缺口”模型进行了扩展,根据新剑桥学派的经济增长理论,结合消费的生命周期理论和持久收入理论,建立了经济增长与各影响因素关系的模型。哈罗德和多马对凯恩斯总量模型进行了动态化研究,建立了动态的经济增长模型,也就是哈罗德多马模型。但是在哈罗德多马模型的假设中,“不存在国家干预”和“不存在国际贸易”的约束并不符合如今我国的经济环境,因此,本文将这两条约束去掉,结合“双缺口”模型对哈罗德模型的第一个方程式进行了补充和扩展。
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学者对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在选取了不同的样本之后,学者们得到的结果也各不相同,甚至是得出相反的结论。因此,本文选择了理论模型分析与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来研究促进安徽省经济增长方法。
其次,通过模型的建立,得到了经济增长与各因素之间的关系。在哈罗德多马模型中,假设市场是完全独立的。但是在现今经济全球化的大潮中,没有任何一个经济体可以置身之外,因此论文中加入了外商直接投资的因素。同时,哈罗德多马模型中还假设,国家完全不干预经济。国家干预,也就是宏观调控。在我国,宏观调控作为一项重要的政府职能,依据市场经济的规律,对各项经济指标进行调节与控制。因此,通过“双缺口”模型的引入,本文在模型中加入了税收和政府支出的因素。从而形成了一个相对于哈罗德多马模型更接近于现实的经济增长模型。
再次,通过理论分析,对各因素逐个求偏导,从而分析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影响。通过对各偏导数的正负讨论,分析了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边际效应,从而可以得出了各因素对经济增长的理论结果。同时,在各因素与经济增长之间分别做了实证分析,用实证分析的结果与理论分析的结果进行了比较。当实证分析结果与理论分析结果有所偏差时,结合实际分析了产生偏差的原因。
最后从多个角度提出了对经济增长的建议与意见。认为经济增长是一个动态的问题,不能一味地追求贸易顺差、高税收和较低的汇率水平,而是要根据实际情况具体分析,抓住契机,进一步完善对产业结构的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