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C高速通信架构设计

来源 :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turtle09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和5G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对片上系统(System on Chip,So C)的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但片上多核系统存在着很多自身的问题和技术发展的瓶颈,通过集成电路(Integrated Circuit,IC)设计和工艺来弥补相关的瓶颈也越来越难,所以从新的架构来设计是一个好的选择。片上网络(Network on Chip,NoC)在超大规模、高密度集成电路中相对于传统So C的结构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虽然关于NoC的研究近年来越来越多,但芯片设计等高技术领域一直被国外垄断封锁,国内对高速、高带宽、低延时NoC系统的研究也较少,更没有成功的应用实例。故本文针对高速、高带宽、低延时系统而专门设计一种通用化NoC高速通信架构。本文首先研究NoC的基础架构,在此基础上设计出通用的NoC高速通信架构,使用Verilog HDL语言设计,将框图和波形设计法与Top-Down和Bottom-Up设计方法科学的融入到一起,实现对大型NoC高速通信系统的模块化集成设计。NoC高速通信架构主要包括两大部分,一个是高速路由器部分,另一个是缓存控制器部分。高速路由器决定着NoC系统是否能够拥有较高的带宽、超低的延时,通过对基本路由器微架构的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路由器的结构优化,改变内部总线通信方式,提高时钟频率,增加数据位宽,选择合适的路由算法,简化缓存方式和仲裁机制最终设计出具有高带宽、低延时的路由器。在高速传输系统中都需要大容量的存储器来缓存突发的数据,芯片内部的存储器容量有限,往往不能够满足设计要求,必须使用大容量的外部存储器。所以本文所设计的NoC高速通信也需要大容量的外部存储器,所以要设计专用的缓存控制器,并将该控制器映射为NoC的一个资源节点。本文设计的NoC高速通信架构充分利用了NoC技术的优点,拓展了NoC系统的通信带宽和速率,该架构可以用于多路ADC交织采样的高速数据采集系统,也适用于多路视频流采集传输系统。最后通过Vivado综合工具和Model Sim仿真工具对NoC高速通信架构整体以及设计的各子模块进行详细的验证和性能分析,验证工作可以用于高速数据采集系统的相关设计。
其他文献
为了满足不同传输速率的协议要求,高速串行解串器(SERDES)等串行数据收发电路需要收发不同速率的数据,使得对收发器的带宽需求越来越大;另一方面,由于串行数据的抖动主要由片内高速时钟决定,随着数据收发速率越来越高,对采样时钟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更进一步提高了对采样时钟的性能要求。因此,对于SERDES应用的时钟源既需要输出较宽范围频率的采样时钟,也需要采样时钟具有较低的抖动。基于6Gbps串行信号发
随着我国工信部将5G通信频段开放,5G网络传输日渐渗透于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5G通信频段的功率放大器(PA)引起了越多越多研究人员的研究兴趣。因国际局势变化和国内需求增长,应用于5G通信频段的功率放大器的设计、生产与制造显得尤为重要。5G网络传输时的信号频率比4G网络传输时的信号频率更高,信号波长更短,使得5G通信基站的信号覆盖半径更小,且高频信号在传输过程中损失会损失更多能量,即5G功率放大器必
良率是晶圆制造业非常重要的生产指标之一。晶圆测试中一些经典的缺陷类型在晶圆图中呈现圆、环、划线等基础图案,通过识别晶圆图中的主要图案有助于工程师追溯造成晶圆缺陷的根本原因。本研究针对快速、高效的分类晶圆图缺陷模式的问题,然而实际晶圆图数据集中某些类型数据的数量可能存在严重不足的现象。因此,本文使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DCNN)与迁移学习相结合的方法,实现对晶圆图9类缺陷模式的快速、有效分类。研究的主
现代社会对无人机的需求在持续增长,因为它能帮助人类完成一些困难或危险的任务,如农田监测、航空摄影测量、线路巡检等。其中,能在陌生环境中实现自主飞行任务的四旋翼无人机系统成为新的研究热点。虽然目前在传感器精度、同步定位与建图技术和路径规划技术等方面取得了不错的发展,但是在无人机自主导航技术方面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基于上述背景,本文对视觉惯性SLAM技术和路径规划技术进行了改进,设计了一套完整的
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肥胖人数上升、运动量减少,几乎所有的国家出现的最常见的慢性病都包含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因此制备出简单、高灵敏度、选择性好及稳定性好的葡萄糖传感器具有重大意义。由于酶葡萄糖传感器稳定性不好且制备工艺复杂,使得无酶葡萄糖传感器的研究受到更加广泛的关注。因纳米材料的特殊性质,用于制备无酶葡萄糖传感器,是当前的研究热点。本文以铜纳米粒子(CuNPs)、钴纳米粒子(CoNPs)、金纳米粒子
人工智能技术正在深刻地的影响着当代社会。凭借在机器视觉和语音识别等领域的重大突破,神经网络已成为现代人工智能的核心技术方案。然而,运行在传统硅基芯片数字平台上的人工智能算法,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摩尔定律接近终结和传统冯·诺伊曼架构的限制,使得该方案的能效(性能功耗比)较差。因此迫切需要一种超越CMOS技术的新型神经形态计算体系结构。近年来,忆阻器(一种具有记忆功能的阻变器件)因其快速高效的矩阵向量乘法
近年来,具有高禁带宽度、高击穿电压、高饱和电子迁移速率等优点的氮化镓(GaN)材料在高压、高温、高频和高功率等领域大放异彩。然而,GaN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GaN HEMT)器件实际测量击穿电场远小于GaN材料理论击穿值。本论文针对GaN HEMT器件击穿电压提升,从器件耐压机理出发提出了三种耐压新结构并通过Sentaurus TCAD仿真软件模拟验证。(1)为解决GaN HEMT器件缓冲层漏电,
太赫兹(THz)波是一种介于微波和红外波之间的电磁波,且尚未被完全开发利用,基于亚波长的电磁超材料为调控太赫兹光赋予了更大的操作空间,相比传统材料,超材料拥有前者所不具备的物理属性,其电磁响应只取决于周期的几何结构。特别是在太赫兹频率下,采用电磁超材料设计的吸收器具有完美吸收率、体积小巧等优点,在生物传感、能量收集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传统超材料吸收器的周期结构一旦确定,其工作频段也因此确定,
超分辨率重建指通过软件算法从低分辨率的图像、视频中恢复出纹理清晰的高分辨率图像或视频。近年来,超分辨率重建是图像处理领域中的研究热点,但仍然存在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比如大多数网络存在计算量和网络参数过大导致无法实时重建的问题,使得超分辨率重建技术在视频监控等领域存在局限性:大多数超分辨率重建算法仅考虑帧内特征信息,忽略了视频序列的帧间相关;现有的浅层视频超分辨率重建网络对时域特性建模能力较弱、超分
无线通信技术发展至今,全向高增益天线因其具有的全向辐射特性,能够满足机场塔台、中继站以及陆基导航系统等设备的应用需求。本文以此阐述全向高增益阵列天线的研究背景与意义以及现阶段的发展现状,并基于实际的科研项目需要,对全向高增益天线的宽带化和低旁瓣技术进行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X波段全向双锥阵列天线设计。针对串联馈电阵列的工作频率偏离中心频率时,天线的最大辐射方向会偏离阵面法线方向的问题,本文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