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定向运动是一项体能与智能相结合的体育运动项目,如今深受各大高校学生的喜爱。虽然定向运动在高校中得以广泛发展,定向运动队竞技水平大幅度提升,但运动队在发展过程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并影响着运动队的建设与发展。为了提高普通高校非高水平运动队的竞技水平,促进定向运动在高校中健康发展,培养出全面发展的优秀人才,本文以普通高校非高水平定向运动队建设与发展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数理统计法,对普通高校非高水平定向运动队运动员、教练员、运动队后勤保障及相关管理制度等基本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讨论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普通高校非高水平定向运动员生源主要是普通高中,入校前专业定向知识接触少,基础较差;参训动机主要是个人爱好和获得荣誉为校争光,运动员训练激情较高;运动员选拔方式较多但选材制度不够完善。2.普通高校非高水平定向运动员基本能解决学训矛盾问题,但在训练时间安排上并不太合理;大部分运动员可参加高水平赛事只有固定的全国学生定向锦标赛、省大学生定向赛和省定向锦标赛。3.普通高校非高水平定向运动队教练员的年龄职称结构就较为合理,只有少数教练员是定向运动专业出生,且教练员执教年限短;大部分教练员参与定向相关专业培训学习少,科研水平有待提高。4.普通高校领导对非高水平定向运动队重视程度不足;多数定向运动队全凭经验管理,相关管理制度不够完善。5.普通高校非高水平定向运动队相关场地器材设施基本满足,运动队经费比较紧张,大部分依靠学校拨款;运动员和教练员激励措施有待提高。建议:1.提高运动员定向运动基础,完善非高水平定向运动员选拔制度。2.合理安排运动员训练时间,相关部门积极举办定向运动比赛,增加运动员参赛机会,以此提升运动员竞技水平。3.普通高校应该积极引进专业定向教练员,增加教练员定向相关培训学习次数,提升教练员专业技术能力;通过积极参与科研创作,将科研成果与实际训练相结合,从而提高运动队竞技水平。4.提高对非高水平定向运动队的重视程度,加强对运动队相关政策支持,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促进运动队健康发展。5.加大对非高水平定向运动队的经费投入力度,拓展运动队经费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