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从党中央对当前生态环境保护形势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可以看出生态环境保护被提到了空前重要的高度。
环境政策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具体体现。环境政策从文本转化为现实的重要一环是政策的执行,县级政府是环境政策执行的主要落实主体,政策执行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着政策价值的实现程度,也关系到生态环境状况,甚至直接危及人民的生命健康。激发执行主体的执行动力是维持和保障政策有效执行的动力源泉,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和实践调研归纳总结影响县级政府环境政策执行的九大动力因素,包括利益诉求的原动力、价值实现的能动力、职业晋升的驱动力、思想意识的牵引力、上级领导的高压力、制度体制的导向力、环境因素的助推力、执行资源的支撑力、监督管理的约束力。受不同动力因素的影响生成了四大动力机制,利益引导机制、激励机制、支持保障机制、监管机制。通过对河南省D县生态环境分局、环保工作协同部门工作人员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发现,县级政府环境政策执行动力机制存在利益引导机制碎片化、激励机制运行不足、支持保障机制效能不足、监管机制内部失衡问题。正是各种动力机制的不完善、不健全导致环境政策执行难以形成有效的动力支持,政策执行异化现象频发。
目前导致环境政策执行动力机制难以引发执行动力的成因有:一是经济发展导向与环境目标之间的矛盾;二是环境政策执行主体的能动性与内在激励不足之间的矛盾;三是环境政策目标多样性与执行资源匮乏之间的矛盾;四是环境政策执行的严格性与地方执行变通性之间的矛盾;五是环境保护的社会性与政府主导之间的矛盾。要想更好激发环境政策执行动力,实现环境治理成效,需要从以下方面做出改进:一是整合完善利益引导机制,增强政策执行原动力;二是健全支持保障机制,为政策执行提供支撑力;三是完善环境政策执行激励机制,激发执行主体积极性;四是健全监管机制,规范执行行为。
环境政策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具体体现。环境政策从文本转化为现实的重要一环是政策的执行,县级政府是环境政策执行的主要落实主体,政策执行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着政策价值的实现程度,也关系到生态环境状况,甚至直接危及人民的生命健康。激发执行主体的执行动力是维持和保障政策有效执行的动力源泉,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和实践调研归纳总结影响县级政府环境政策执行的九大动力因素,包括利益诉求的原动力、价值实现的能动力、职业晋升的驱动力、思想意识的牵引力、上级领导的高压力、制度体制的导向力、环境因素的助推力、执行资源的支撑力、监督管理的约束力。受不同动力因素的影响生成了四大动力机制,利益引导机制、激励机制、支持保障机制、监管机制。通过对河南省D县生态环境分局、环保工作协同部门工作人员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发现,县级政府环境政策执行动力机制存在利益引导机制碎片化、激励机制运行不足、支持保障机制效能不足、监管机制内部失衡问题。正是各种动力机制的不完善、不健全导致环境政策执行难以形成有效的动力支持,政策执行异化现象频发。
目前导致环境政策执行动力机制难以引发执行动力的成因有:一是经济发展导向与环境目标之间的矛盾;二是环境政策执行主体的能动性与内在激励不足之间的矛盾;三是环境政策目标多样性与执行资源匮乏之间的矛盾;四是环境政策执行的严格性与地方执行变通性之间的矛盾;五是环境保护的社会性与政府主导之间的矛盾。要想更好激发环境政策执行动力,实现环境治理成效,需要从以下方面做出改进:一是整合完善利益引导机制,增强政策执行原动力;二是健全支持保障机制,为政策执行提供支撑力;三是完善环境政策执行激励机制,激发执行主体积极性;四是健全监管机制,规范执行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