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级政府环境政策执行动力机制研究--以河南省D县为例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j2jx0oo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必须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实施最严格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从党中央对当前生态环境保护形势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和新战略可以看出生态环境保护被提到了空前重要的高度。
  环境政策是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开展的具体体现。环境政策从文本转化为现实的重要一环是政策的执行,县级政府是环境政策执行的主要落实主体,政策执行的好坏不仅直接关系着政策价值的实现程度,也关系到生态环境状况,甚至直接危及人民的生命健康。激发执行主体的执行动力是维持和保障政策有效执行的动力源泉,本文通过文献梳理和实践调研归纳总结影响县级政府环境政策执行的九大动力因素,包括利益诉求的原动力、价值实现的能动力、职业晋升的驱动力、思想意识的牵引力、上级领导的高压力、制度体制的导向力、环境因素的助推力、执行资源的支撑力、监督管理的约束力。受不同动力因素的影响生成了四大动力机制,利益引导机制、激励机制、支持保障机制、监管机制。通过对河南省D县生态环境分局、环保工作协同部门工作人员的问卷调查和实地访谈发现,县级政府环境政策执行动力机制存在利益引导机制碎片化、激励机制运行不足、支持保障机制效能不足、监管机制内部失衡问题。正是各种动力机制的不完善、不健全导致环境政策执行难以形成有效的动力支持,政策执行异化现象频发。
  目前导致环境政策执行动力机制难以引发执行动力的成因有:一是经济发展导向与环境目标之间的矛盾;二是环境政策执行主体的能动性与内在激励不足之间的矛盾;三是环境政策目标多样性与执行资源匮乏之间的矛盾;四是环境政策执行的严格性与地方执行变通性之间的矛盾;五是环境保护的社会性与政府主导之间的矛盾。要想更好激发环境政策执行动力,实现环境治理成效,需要从以下方面做出改进:一是整合完善利益引导机制,增强政策执行原动力;二是健全支持保障机制,为政策执行提供支撑力;三是完善环境政策执行激励机制,激发执行主体积极性;四是健全监管机制,规范执行行为。
其他文献
“老龄化”是近年来频繁提到的一个词,我国目前的老龄化现状不容乐观,而且由于时代与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养老的要求和需求也进一步提高,我国也提出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本文从健康老龄化的视角出发,以我国的老龄化现状与老人的养老需求为背景,尝试分析当前我国“医院主办型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困境并分析其原因,并在借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参考我国国情,为完善我国“医院主办型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提出可行的对策建议
学位
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要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河南省不仅是人口大省,也是老龄化大省,然而三种传统的养老模式都已无法及时高效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因此智慧养老作为一种全新的养老方式走进大众视野,并得到了大力发展。但是由于基础薄弱、发展时间尚短,智慧养老服务在供给方面,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本文在积极老龄化的视角下重新审视河南省智慧养老服务供给
学位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老年人抚养系数的不断增大,我国面临的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这一突出社会问题,切实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根据国外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有关经验,我国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构建了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企业(职业)年金制度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制度为内容的具有本国特色的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养老保险体系的构建确实有效缓解了部分因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但在多支柱养老保险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是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的关键。城市社区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社区和谐和社会稳定的基础。近年来,随着社会转型加速和城镇化推进,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化,各种矛盾纠纷层出不穷。城市社区作为社会冲突治理的微观单元,能直观的反映社会变迁过程中多元利益主体间的关系,不同主体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影响着他人同时又受其他主体的制约。城市
学位
目前,随着中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国家对于公务员培养的管理制度和规范力度也逐渐加大。基层公务员作为中国公务员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面对和服务广大基层群众,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是为解决基层公务员待遇低、责任大、出路难而出台的一项人事管理制度,研究这项制度是否对于目标人群起到应有的激励效用,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与现实意义。现阶段,公务员职务与职级并行制度的
学位
健康扶贫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不仅是精准扶贫战略的关键,也是健康中国战略的重要内容。伴随着“互联网+”概念的提出,互联网与健康扶贫融合发展,有关“互联网+健康扶贫”的发展政策与地方实践先后涌现。  为进一步验证和丰富“互联网+健康扶贫”的相关理论、促进“互联网+健康扶贫”的全面、可持续性发展,研究着眼于县一级地方政府行为研究,以地方政府“互联网+健康扶贫”的实践机理为主要研究对象,尝试以社会发展模
学位
随着农村老龄化、空心化程度的日益加重,土地利用率、产出效益持续降低,很多农村居民选择弃农务工,农村土地撂荒现象频发,土地养老功能逐渐弱化。但是城市的生存压力与风险巨大,农民工的流动性很强。再加上我国现如今的社会养老保障制度还不完善,社会养老保障水平很低,很多农民认为土地是家庭的退路,即使外出务工也不愿释出农地,造成土地资源的浪费。为促进农村土地经营权的流转,在我国农村发展现代化农业,国家实行三权分
学位
郡县治,天下安。基层治理关系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进程,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直接反映。基层公务员作为推动各项大政方针在基层落地的核心要素,肩负着维持社会秩序稳定、服务人民群众的历史重任,在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其行政能力、管理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基层社会治理能否真正实现精细化、智能化。不论是基层公务员行政能力低下,还是“为公不为”现象频发都和基层公务员职业倦怠问题密切
学位
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高质量发展”,表明我国经济发展已经从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逐步成为今后经济发展的主旋律,对专业技能人才有着更大的需求。通过职业技能提升,壮大高水平专业技能人员的队伍,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现实需要,是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的有效措施,是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的内在要求,是提高人力资本质量的重要保障。  当前劳动力市场中,新生代农民工是我国农民工的主导部分、城市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全局出发、着眼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顺应亿万农民对美好生活向往作出的重大决策。加强乡村文化建设,优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必然要求和应有之义。面对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发展水平的不平衡,如何优化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供给,满足广大农民对美好精神文化的需求,是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亟待解决的重要现实问题。  本文基于乡村振兴战略与农村公共文化服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