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生理论视角下城市社区冲突治理的困境与突破--以郑州市X小区物业更换冲突为例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bwdwb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是保持社会稳定、维护国家安全的关键。城市社区治理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障社区和谐和社会稳定的基础。近年来,随着社会转型加速和城镇化推进,社会利益关系更趋复杂化,各种矛盾纠纷层出不穷。城市社区作为社会冲突治理的微观单元,能直观的反映社会变迁过程中多元利益主体间的关系,不同主体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影响着他人同时又受其他主体的制约。城市社区相当于一个整体性的空间治理结构,社区资源的有限性、主体利益的复杂性导致社区内部主体之间呈现出互相排斥,相互抗争的状态,不同主体之间需实现利益平衡、协调有序,任何一方的缺位、越位和错位都可能会造成社区治理的无序状态。因此,协调主体利益,消解城市社区冲突,构建互相依存、互相融合、互惠共生的城市社区共生系统成为当前所需。
  本文基于上述背景,依据共生理论的分析视角,探讨治理城市社区冲突的困境与突破路径。具体以郑州市X小区物业更换冲突为例,阐释该事例的争议起因、矛盾激化、法院诉讼、纷争未平全过程,通过对郑州市X小区纷争治理的参与主体基层政府组织、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服务公司等进行调研访谈,揭示出整个物业更换冲突历时两年有余,从“非对抗性冲突”转化成“对抗性冲突”、由“调解治理”演变为“法律诉讼”,相关纠纷无法在“社区”这一特定场域内化解,扩散至法院仍未平息的深层次原因,结合成因,提出治理城市社区冲突的有益措施。
  本文结合实际案例,通过研究调查发现,共生理论视角下城市社区冲突治理所存在的困境主要表现在共生单元自身缺陷、共生模式进化受限、共生环境优化不足,共生界面发展滞后四个方面。针对以上现实困境,本文从共生理论出发,对治理城市社区冲突提出一些对策建议:规范权责定位,夯实共生基础;创建协同机制,创新共生模式;发挥整体联动,优化共生环境;运用信息科技,疏通共生界面。期望本文的研究发现对化解城市社区矛盾冲突,构建城市社区冲突治理的共生系统,维护社区和谐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乡村旅游也成为农户脱贫和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手段。在这样的形势下,农户参与乡村旅游扶贫的适应性情况和不同旅游经营方式的农户适应性情况如何,怎样对农户的扶贫适应性情况进行评价,以及不同旅游经营方式的农户适应情况如何需要进一步探讨。  本研究在实地调研和参照其它学者对农户参与乡村旅游适应能力的评价,总结并分析影响农户参与乡村旅游扶贫适应性因素,构建了农户参与乡
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和政府对“互联网+旅游”深度融合的积极引导对在线旅游业发展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人民群众的出行意愿也不断增强,在如此利好的背景之下,各旅游企业顺势而上拓展业务吸引并聚集了大批用户群体,与此同时各细分领域旅游企业也在摩拳擦掌以期抓住用户需求拉动流量。那么,对于攻略类旅游App来说,提高用户满意度是其建立竞争壁垒和增强用户粘性的有效途径。因此,找出影响攻略类旅游App用户满意度
学位
城郊森林公园的生态公共服务作用愈加显著,发展城郊森林公园对于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已成为中国森林公园发展的新方向。在城镇化进程加快和休闲时代的今天,居民游憩意识日益增强,游憩已成为城郊森林公园管理中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决定因素。城郊森林公园游憩理论和实践的不断深入,如何评价游憩满意度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系统化定性和定量评价游憩满意度对于城郊森林公园的建设和相关政策的制定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此背
改革开放40年,中国城镇化与工业化实现飞跃发展,建设用地供需矛盾激化,同时农村土地闲置造成农村土地资产严重浪费。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构想,为宅基地流转提供条件,激发农村土地活力。新《土地管理法》作为“三块地”改革成果的法律化,进一步支撑三权分置政策实施。一系列宅基地制度改革意味着宅基地配置将逐渐过渡为以市场配置为主,未来很长时间段内,宅基地都将处于三权分置过渡发展阶段。三权
土地整治是促进农地可持续利用的有效工具,对实现耕地占补平衡、提升耕地质量和产能、促进乡村振兴等具有战略意义。中国土地整治行动在实践中萌芽,此后土地利用战略与耕地保护政策历经几次重大调整,土地整治政策目标亦随国家政策作了相应变化。但是,中国地域差异很大,经济水平、政策实施能力和整治面临的情况均不相同,各地方开展土地整治是否遵循政策目标,并按发展形势作相应的转变?这是评估政策实施成效的最重要标准,但长
学位
工业革命以来,全球经济增长的同时,呈现出生产空间不集约、生活空间不宜居、生态空间不绿色的现象。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经济发展成就的同时,生产生活空间扩展迅速,2017年建设用地占用耕地速率已增至300万亩/年,2018年人均城市建设用地面积已达70.31m2/人;生产空间不合理配置现象频出,生活空间供需结构失衡,生态空间退化严重,中国“三生”空间结构失衡。“三生”空间的实体表现形态和主体是土地,“三生”
学位
学位
“老龄化”是近年来频繁提到的一个词,我国目前的老龄化现状不容乐观,而且由于时代与经济的发展,人们对于养老的要求和需求也进一步提高,我国也提出实现“健康老龄化”的目标。本文从健康老龄化的视角出发,以我国的老龄化现状与老人的养老需求为背景,尝试分析当前我国“医院主办型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困境并分析其原因,并在借鉴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参考我国国情,为完善我国“医院主办型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提出可行的对策建议
学位
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要加快建设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河南省不仅是人口大省,也是老龄化大省,然而三种传统的养老模式都已无法及时高效地满足老年人的需求,因此智慧养老作为一种全新的养老方式走进大众视野,并得到了大力发展。但是由于基础薄弱、发展时间尚短,智慧养老服务在供给方面,面临着新的挑战与机遇。本文在积极老龄化的视角下重新审视河南省智慧养老服务供给
学位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老年人抚养系数的不断增大,我国面临的人口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这一突出社会问题,切实解决老年人养老问题,根据国外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有关经验,我国结合自身发展实际构建了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企业(职业)年金制度和个人储蓄性养老保险制度为内容的具有本国特色的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养老保险体系的构建确实有效缓解了部分因老龄化带来的社会问题,但在多支柱养老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