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胰腺癌新生血管同步辐射成像研究目的:探讨同步辐射技术在胰腺癌新生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通过瘤块种植建立BABL/c裸鼠Bx PC-3细胞株胰腺癌皮下瘤模型,并分别于瘤块种植后第10、15、20、25和30天经左颈总动脉注入纳米硫酸钡,进行同步辐射成像,物品和探测器的距离为10mm,探测器分辨率为9μm,成像能量为19 ke V。每个时间点采集6个样品图像,对所得图像进行断层重建和三维重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子课题:2010CB8343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071281、81271740; 上海市科委自然科学基金:10JC1410900,11411952000; 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S30203;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胰腺癌新生血管同步辐射成像研究目的:探讨同步辐射技术在胰腺癌新生血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通过瘤块种植建立BABL/c裸鼠Bx PC-3细胞株胰腺癌皮下瘤模型,并分别于瘤块种植后第10、15、20、25和30天经左颈总动脉注入纳米硫酸钡,进行同步辐射成像,物品和探测器的距离为10mm,探测器分辨率为9μm,成像能量为19 ke V。每个时间点采集6个样品图像,对所得图像进行断层重建和三维重建,并通过MATLAB软件定量分析肿瘤的血管密度、不同管径血管比例和长度,然后进行相应的病理分析。结果:同步辐射成像能够显示直径大于10μm的肿瘤血管,观察不同生长时间点肿瘤血管的三维形态和空间分布。通过定量分析得到肿瘤血管生长时间曲线,发现胰腺癌肿瘤血管数目和长度随着肿瘤的生长而增加,但肿瘤血管和体积并非同比例增长,血管长度的增长较肿瘤体积的增长缓慢,表现为肿瘤血管密度的减低。而且随着肿瘤体积的增大,肿瘤20μm以下微血管在肿瘤血管中所占的比例逐步下降。结论:同步辐射成像结合纳米硫酸钡造影剂,能够对胰腺癌微米级的肿瘤血管进行清晰显像,并能进行定量分析,在胰腺癌新生血管的评估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同步辐射淋巴管成像研究目的:探讨同步辐射技术在淋巴管成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在体外,对六氟化硫微气泡溶液分别进行同步辐射吸收成像和相衬成像,物品和探测器的距离分别采用10mm和600mm。当物-像距为10mm时主要获得的是吸收效应,600mm时主要获得的是相衬效应,探测器分辨率为3.7μm,成像能量为19 ke V。比较和分析六氟化硫微气泡在两种成像技术中的影像特点。在体内,对ICR小鼠右髂骨下淋巴结分别注射微气泡溶液和碘海醇,进行同步辐射相衬成像和吸收成像,比较两种造影剂在淋巴管成像中的特点和差异。结果:六氟化硫微气泡在吸收成像上未见显示,而在相衬成像上表现为沿管壁分布的一条亮线。在体微气泡同步辐射淋巴管成像显示微气泡弥散于小鼠右髂下淋巴结和引流淋巴管内,微气泡直径分布范围为10120μm,并以2030μm居多,但淋巴管未能全程连续显示。注射微气泡1小时后淋巴结和淋巴管内仍可见少量微气泡存留。在体碘海醇同步辐射淋巴管成像也显示造影剂进入小鼠右髂下淋巴结和引流淋巴管,淋巴管可全程连续显像,但碘海醇在淋巴管内廓清速度较快。结论:六氟化硫微气泡可作为同步辐射相衬成像的对比剂,以增加淋巴管与周围组织的相衬对比度。同步辐射相衬成像和吸收成像在淋巴管显像中均有潜在的应用价值。同步辐射相衬成像在胰腺癌射频消融中的应用研究目的:探讨同步辐射相衬成像在胰腺癌射频消融术中监测的可靠性及应用价值。方法:在体外分别应用射频消融单极针、多针尖电极针对离体家猪肌肉组织进行射频消融;在体内通过瘤块种植建立BABL/c裸鼠Bx PC-3细胞株胰腺癌皮下瘤模型,应用射频消融导管对荷瘤裸鼠的皮下瘤进行射频消融;在术中进行同步辐射相衬成像,物-像距为600mm,探测器分辨率为9μm,成像能量为22 ke V,观察消融区域的变化,然后进行相应的病理分析。结果:利用同步辐射相衬成像可观察到当靶区温度超过5060℃,射频消融区域电极针周围开始有微气泡产生,并呈放射状向周围延伸。在射频消融前期,靶区的温度的上升和消融范围的扩大均较快,当靶区温度到达靶温后,消融范围仍能以较快的速度增大,并维持此趋势120180秒。根据电极针型号的不同,消融范围迅速扩大的时间段也存在差异,单极针为消融第40秒至240秒,多极针为消融第60秒至180秒。同步辐射相衬成像所显示的微气泡范围包括了完全消融区和交界区,其测量结果与实际病理学检查之间无明显的差异(P>0.05)。结论:同步辐射相衬成像能够对射频消融区域内产生的微气泡进行清晰成像。微气泡分布范围与实际消融范围相符,同步辐射相衬成像在胰腺癌射频消融实时监测中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目的:女性罹患慢性肾脏病的数目显著低于男性,且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的速度也明显低于男性,但是这种保护作用在女性进入绝经后期逐渐消失。雌激素的撤退无法完全解释绝经后女性肾功能恶化,提示可能存在其他因素参与调控肾脏疾病发展并发挥重要作用。实际上,绝经所引起的激素改变不仅仅表现为血清雌激素水平的降低,同时伴有FSH水平的剧增。高循环FSH水平可能参与绝经相关的病理改变的现象已经引起人们关注。目前尚无流行病
第一部分TRIM59抑制TC45去磷酸化STAT3促进EGFR/EGFRvⅢ胶质母细胞瘤发生发展目的:EGFR/EGFRvⅢ亚型胶质母细胞瘤致病因子和致病机制不明,本研究旨在探讨TRIM59在EGFR/EGFRvⅢ亚型胶质母细胞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分子机制。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胶质母细胞瘤组织中TRIM59的表达水平,并分析其表达与胶质母细胞瘤患者预后的关系;通过细胞增殖实验、软琼脂克隆
研究背景:认知功能障碍是轻度脑外伤(Mild traumatic brain injury,mTBI)后最常见的后遗症之一。然而,目前尚缺乏有效的手段对mTBI患者认知功能的早期诊断及预后做出有效评估。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DCE-MRI)与弥散峰度成像(Diffusion kurtosis i
SUMO(small ubiquitin-like modifier)化修饰通过影响底物蛋白质的功能参与调控机体多种生理与病理过程。近年来的研究发现SUMO化修饰在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SUMO化修饰直接调控肿瘤细胞的增殖、凋亡、侵袭及干性从而影响肿瘤的进程,同时也通过调控机体的免疫系统对肿瘤的发生发展产生影响。机体免疫系统具备抗肿瘤能力,但多数情况下肿瘤患者的免疫系统表现为抑制性表型,
目的目前采用的传统“五分法”神经电生理监测协议指导下的单椎板入路选择性神经后根离断术(selective dorsal rhizotomy,SDR)治疗痉挛型脑性瘫痪(spastic cerebral palsy,SCP)仍面临着许多挑战。本课题旨在探讨全新“三分法”神经电生理监测协议指导下单椎板入路SDR治疗SCP患儿的应用前景,评估术后1年以上的中短期疗效及相关影响因素,并通过与“五分法”神经
目的:磁抽搐治疗(MST)是电抽搐治疗(ECT)的一种潜在的替代治疗方法。但是目前MST研究多聚焦于抑郁症,而缺乏关于该疗法应用在作为ECT主要指证的精神分裂症中的研究报道。因此,本试验使用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探究磁抽搐治疗作为精神分裂症辅助治疗手段的疗效、安全性、以及神经可塑性机制。方法:79例住院患者随机接受10次MST或ECT治疗,疗程均为4周。在治疗前以及治疗结束后进行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
研究目的:研究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患者嗅觉障碍与总体认知功能及各认知域的相关性。研究方法:本研究招募了2014年1月至2018年12月就诊于帕金森病及运动障碍专病门诊的577名原发性PD患者,将16项嗅棒气味识别能力测试(Sniffin’Sticks test-16,SS-16)得分小于8.3分的患者纳入嗅觉障碍组,大于等于8.3分的患者纳入嗅觉正常组。记录两组
胰腺癌是人类中最具侵袭性的恶性肿瘤之一,在过去的二十年中,5年生存率仅为5%。胰腺导管腺癌(PDAC)是人类胰腺癌最常见的形式,占所有病例的95%以上,并且几乎所有PDAC患者都死于肿瘤细胞其他器官或脏器转移。KRAS基因和P53基因的突变被认为是PDAC的驱动事件和最常见的突变事件;然而,针对突变KRAS和P53基因的靶向处理也是具有挑战性的。因此,鉴别胰腺癌细胞中新的常见细胞脆弱性,并确定新的
胃癌是世界发病率排名第四的恶性肿瘤,并且死亡率排在恶性肿瘤的第二名。胃癌在东亚地区的发病率极高,2008年,全球共有一百万人罹患胃癌,其中74%的发病人口在东亚,47%在中国。尽管目前普遍认为胃癌的发生主要和幽门螺旋杆菌感染有关,但癌基因的扩增、抑癌基因的突变和缺失也是造成胃癌发生和进展的重要因素。其中,染色体扩增导致的癌基因扩增对胃癌的发生非常关键,也是治疗的重要靶点,如胃癌中ERBB2的扩增与
已有的研究表明激素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作用来影响肿瘤的生物学行为。雌激素、孕激素依赖的乳腺癌以及雄激素依赖的前列腺癌是最常见的两类激素依赖性肿瘤,两者在肿瘤转移及激素治疗抵抗的调控机制方面存在一定的共通性。因此,鉴定同时参与调控乳腺癌及前列腺癌的肿瘤转移和(或)治疗抵抗的相关基因并探究相应的分子机制对于这两种肿瘤的“异病同治”具有重要意义。Gab(growth factor receptor b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