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翻译学视角下的文化空白翻译研究——以《红楼梦》霍译本为例

来源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ia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言是一种社会文化现象,任何语言的生存发展都离不开其赖以生存的社会文化环境,语言反映文化,又受文化所制约,因此翻译不仅是两种语言之间的转换,更是两种文化之间的互通和交流。文学翻译可以理解为在一个有限的语言环境中产生有限影响的原创性著述通过翻译在另一个语境里得到更大的传播和接受,甚至产生更大的影响。在翻译文字的同时,译者也潜移默化地传播了文化。  在文学翻译过程中,不同国家和民族间的文化差异是造成翻译困难的主要障碍。这些由于不同文化之间时空的变化而引起的文化差异导致在两种语言的翻译过程中,源语中存在的文化信息在译入语中没有直接对应的概念或意象,因而在译入语读者中引起的不解或误解,这些引起不解或误解的文化信息可称为文化空白。文化空白内容广泛地存在于文学作品中,由此而引起的译语读者对源语作品的不解或误解会影响跨文化过程交流的顺利展开,文化空白翻译的重要性越发地凸显出来。文化空白翻译的实质可以概括为是通过译者的翻译活动,把源语文化中所特有的意识形态、社会习俗和宗教信仰等方面的内容,用译语读者方便接受和惯常的语言形式表达出来,引起译语文化的理解和共鸣,并由此影响译语文化或使源语文化在译语文化语境中植根,使源语文化融入为译语文化的一部分,这也是本文的研究对象。  论文以生态翻译学作为理论框架,研究在此基础上展开。从翻译学的领域来看,翻译研究大致经历了如下视角:语言学、文艺学、文化学、交际学、行动目的论、多元系统论以及解构主义理论观等。从更为广阔的背景角度而言,随着科学家不断深入研究生物体及其周围的环境(生态环境)之间的内在关联性(即生态学研究),学术界也开始逐渐地将生态学的相关理论应用在翻译学中。因此,生态翻译学有一定的跨学科性质,从此视角来看,翻译活动就是将一种语言生态系统里的文本移植到另一种语言生态系统中去。在移植过程中,重点关注文本的语言生态移植、文化生态移植和交际生态移植,并关注译语翻译生态环境的“重构”和翻译生态的“再建”;在移植完成之后,重点关注被移植的文本(译本)在译语生态环境里的生命状态,并关注培育译语生态环境以便使被移植的文本能够生存、长存(胡庚申,2013:203)。生态翻译学强调的一个重点就是对翻译活动以及翻译成果的判定和探讨不能单一地以译文或译者为标杆,而是要放在整个生态系统中,着眼整个生态翻译群落,综合全面地考察翻译活动和翻译群落各个种群之间以及各个部分与整个翻译生态环境之间的联系和影响,才能全面地总结出更加适应生态环境的翻译策略及思想,为以后翻译实践的开展提供全面有力的理论依据。从生态翻译学来看,生态系统中起到主导作用的是译者,同时译者的翻译行为也受到众多其他生态因素的制约,要关注到译者和翻译生态环境内在之间所存在的关联性。从生态翻译学的视角研究文化空白翻译,把作为翻译主体的译者、其翻译活动和其译品置于一个更系统更宏观的环境中去考察,这样的生态视角会使研究视野拓展,使研究更加系统。  本论文在研究文化空白内容的翻译时采取了以定性研究为主、定量研究为辅的两者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笔者在微观译本研究阶段为了获取例子以及对例子内容进行比较分析,采取了定量研究的方法,为后文有关译者的翻译方法和策略的分析汇集数据。在语料搜集后对语料进行定性分析,首先通过文本细节梳理法,梳理出原著中的文化空白内容并进行归类;然后采用个案研究法深入剖析《红楼梦》霍译本文化空白翻译的特点;之后通过分析阐释法,在生态翻译学理论支撑下,对不同类型文化空白内容的原文与译文进行对比分析并详细阐释译者的翻译原则、动机及策略以及对译文进行评论;最后用归纳推演法,从微观生态、中观生态和宏观生态三个方面,分析译者对文化空白翻译的策略及背后动因。  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与研究结论表明,译语读者必须通过翻译的途径获取译作文本以接触到源语文学作品和源语文化,在此过程中,译者充当了重要的媒介,译者作品的优劣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译语读者的接受效果,译者在翻译生态群落中的中心地位由此凸显。因此探讨文本的翻译不能仅拘囿于对文本本身语言和翻译质量的品评,更要探讨译者的翻译策略以及影响译者翻译策略与翻译思想的译者本身与译者背后的因素。霍克思在文化空白的翻译中对于译文语言维、交际维、文化维与审美维的转换策略凸现了译者责任;译者在文化空白翻译过程中的适应与选择凸现了其翻译思想和策略;译者在文化空白翻译过程中的发挥与创造凸现了译者主体性。而译者作为翻译生态群落中的物种之一,其活动的行为和思想背后都受到生态环境的影响,有其必然成因。其中译者的母语文化语境与译者自身的文化意识对文化空白内容的翻译有着直接的改造作用,译者在深受母语文化与文学的影响下产生的译本不可避免会出现“侵越”与“依归”现象;同时译者与翻译群落中的其他物种之间也有着互相影响与制约的作用,赞助者的经典化努力与译语读者的接受对文化空白内容在译语环境中的移植和生存起到了助推和扩张的作用,这种生存也会对多元文化之间的共生产生积极的作用。
其他文献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不同经济体之间的沟通频率的不断提高,各个行业雇员和雇主之间签订一份劳动合同以建立一种合法的劳务关系变得越来越重要。但是,近年来围绕劳动合同的纠纷
动态教育行动研究是在行动研究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研究模式,其基本的操作方式为“发现问题—提出假设—解决问题”。这种研究模式被认为是一个开放的,动态的,螺旋式上升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以来,语言学不再局限于对语言结构的研究,而是把研究重点转向了“运用中的语言”和“操语言的人”。语言学研究发生了重大转向——由语言转向言语,由形式转向意
《道连·格雷的画像》作为唯美主义作家王尔德的唯一一部长篇小说,从上世纪80年代出现中译本以来一直备受读者关注,王尔德高超的叙事手段和唯美理念在小说中得到彰显。作家通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国际翻译研究出现了重大转折,从语言学层面转向了文化层面的研究,越来越多的学者从广阔的文化层面上来审视削译,把翻译视为一种跨文化交际行为。比较文学学者
同在20世纪美国最有影响力的作家之列,F·斯科特·菲茨杰拉德与罗伯特·佩恩·沃伦在文学界久负盛名。《了不起的盖茨比》与《国王的人马》可以说是两位作家在小说创作领域最
阅读是人们获得新知识、扩大词汇、提高英语水平的重要途径,英语教育者在很早就注意到了阅读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这从阅读在大学英语四、六级,专业四、八级,雅思,托福考试中所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