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校安全工作中的硬件与软件是指安全设施与安全管理两个方面。学校安全工作硬件的投入需要耗费较多的资金,但见效快。学校安全工作软件的投入耗费的资金少,收效慢,但在硬件投入不足的时候,软件却能起到积极的作用。2014年7月18日,三部委联合印发了《教育部办公厅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全面改善贫困地区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底线要求的通知》①,提出“全面改薄”20项底线要求,其中12项底线要求与学校安全有关,说明当前部分学校安全设施投入不足,存在安全隐患。国家正在加大资金投入,逐步消除安全设施隐患。本文着重研究中小学安全管理,力图在学校安全设施逐步完善过程中,发挥学校安全管理的支配作用。希望本文有助于提高学校管理水平,有助于保障广大中小学生生命安全,有助于营造和谐安全环境。本文首先对中小学校安全管理的一些相关概念如政府职能理论及安全型政府理论、公共安全管理理论、公共管理学理论等进行了介绍,其次通过对C县中小学校安全现状进行问卷调查、座谈访谈,并结合C县中小学校安全管理的体制机制,进而找出C县中小学安全管理五个方面隐患:C县中小学生乘公交车的安全隐患;校内居住人群复杂潜藏的隐患;门卫(保安)配备不规范带来的隐患;电子学籍信息存安全隐患;中小学生校外托管班存安全隐患。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中即使你已经付出了99%的努力,而疏忽了1%的细节,那么,这个1%的细节可能导致了学校安全管理工作上的失败。因此有必要对C县中小学安全管理隐患进行成因分析,得出原因是C县中小学安全管理中,未重视中小学生乘坐公交车安全教育;校内房屋的出售或出租引来社会人员住在校内;门卫(保安)警惕性降低,忽视防护装备佩戴规范;电子学籍信息安全培训缺失,安全技术措施缺乏维护;中小学生校外托管班处于监管盲区。针对上述安全隐患,笔者认为当前应当从以下五个方面完善中小学校安全管理工作:开展中小学生乘公交车安全专项教育活动;将教职工生活区与教学区隔离,并开辟不同的入校通道;学校加强管理,督促门卫(保安)防护装备佩戴规范;开展电子学籍信息安全培训;制定中小学生校外托管班管理办法,促其健康有序发展。本文力图在案例分析和调查研究两方面对中小学校安全管理理论进行研究和工作实践,并结合C县中小学安全管理现状,试图在深入分析C县中小学安全管理隐患的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完善中小学安全管理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