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汉字听写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综艺活动席卷神州大地,全社会对于传统文化的复兴表现出热切希望的时候,语文教育必须扛起这杆复兴的大旗。但传统文化复兴不是穿汉服唐装、背三字经的一时热潮所能解决的,我们必须在学校教育中,尤其是古诗文教学中重燃文化复兴的希望之火。高中古诗文教学中,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于古诗文的兴趣,是一个常谈常新的问题。本文认为文学史意识的培养,能够解决这一问题。本论文分为五部分:绪论部分对本论文的研究意义、研究思路和方法、前人所做的相关研究以及本文所涉及的相关概念进行了详细界定,使本研究在高中古诗文教学的领域中能够合理展开。第一章中,本论文在文学史意识这一概念发展的历史源流、现实应用、分类的角度中,为文学史意识的培养寻找根基;从心理学和语文学科发展史的角度,为其寻找理论依据;从当前古诗文教育的现状问题中,为其寻找现实依据。从而为本文的研究打下一个好的基础。第二章中,本论文对高中古诗文视域下的文学史意识加以说明,并进—步阐释培养文学史意识对于活化学生的基础知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及增强学生的阅读兴趣等方面,都具有必要性和意义。第三章中,本论文对于培养文学史意识的前提和所要培养的文学史意识的内容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部分明确了文学史意识中的两对关系:共时性与历史性,宏观与微观。以及四种意识:比较意识,承变意识,还原意识与主体意识。这初步构建了文学史意识培养的体系内容。第四章是本论文的核心部分,主要阐述了培养文学史意识的手段策略。从微观视角、宏观策略以及教师策略三个部分展开。建设文学史意识培养的微观视角,就是从作品、作者和主题三个角度,以具体选文的解读为例,对所要培养的四种意识加以排列组合,具体应用于教学之中;文学史意识培养的宏观策略,则是从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的角度,多层次、全方面为意识的培养提供具体建议;教师策略,本文从教师本体性知识的充实、教育观念的革新两个角度,对教师提出建议,以期对于文学史意识的培养提供基础性的动力。